時間:2023-03-23 15:10:1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論文寫作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1.科技寫作:是科技信息的書面貯存活動。科技寫作的結果,是形成科技文獻。
2.科技文獻:是以文字為主要表達手段的科技信息物質的載體。
3.科技寫作的特點: 1)科學性和先進性。2)寫作目的,是總結科學研究成果,促進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具有功利性和及時性:科技寫作必須及時、準確,方能收到應有效果。3)它的寫作對象,是專業(yè)科技工作者,因此表現(xiàn)出對象的專門性和狹隘性。4)寫作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自然語言的書面符號——文字外,還廣泛采用圖相、照片、表格、公式以及其他各種書面符號或手段。以期有效地展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guī)律。5)由于科技寫作是用文字等書面符號來記載科技信息和客觀規(guī)律,故必需符合其邏輯性和語言的基本要求,條分縷析、文通字順,使本專業(yè)的科技工作者感到平易可讀。6)具有自身許多特殊性。
4.當今的科技寫作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類型繁雜:科技寫作除了傳統(tǒng)的專著、論文、報告的寫作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情報文獻、會議文獻、專利文獻、政府出版物、技術標準、產品樣本、學位論文、科技檔案、科技應用文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2)作者眾多3)數(shù)量龐大4)更新加快
5)應用縮短6)體裁成熟。
5.科技寫作主體的素質:素質,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是指先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點,表現(xiàn)在內外感官,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腦的特點方面,也稱為生理素質。廣義的素質是指個人天賦稟性經(jīng)過后天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心理品質和在各項精神和行為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素養(yǎng)。人們通常說的素質,一般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文化素質等。
6.寫作素質通常是指作者在收集素材、運思謀篇和書面表達等寫作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素養(yǎng)。對于科技寫作主體來說, 要提高自身素質, 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質、政治品格、學識修養(yǎng)、審美理想四個方面下功夫。
7.心理素質:人的心理素質,內容很豐富,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對科技寫作活動有影響的主要是寫作主體的氣質、性格、興趣和情緒
8.氣質:是人類個體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上的動力特征,包括心理過程的快慢、強弱、顯隱、靈敏遲鈍等。心理學界將人的氣質分成四類: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義的、獨特的、帶有本質屬性的個性心理特征。它由相互作用、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四個方面的特征構成:I. 態(tài)度特征。II. 意志特征。III. 情緒特征。IV. 理智特征。性格即是上述各種特征的綜合體。性格是氣質的外在表現(xiàn),并且有發(fā)展或遏制某些氣質特征的作用。
10.興趣: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xiàn)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tài)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并非與生俱來,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fā)展起來的,通常具有四種品質:I. 興趣的傾向性。II.興趣的廣度。III. 興趣的穩(wěn)定性。IV.興趣的有效性。
11.情緒:字面含義是指一種被激起的心理狀態(tài),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觀點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情緒都含有三個成分:主觀體驗、生理喚起、表情行為。關于情緒分類、情緒理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在發(fā)展之中。但是,情緒對人類所有活動的影響和作用卻是被反復證實了的。
12.思維與科技寫作的關系:1)思維活動貫穿始終2)思維活動的主導作用:從根本上來說,科研工作是一種認識活動,是探索未知的客觀世界的工作。一方面,它必須遵重客觀事實,對研究客體取承認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活動,它又總是和研究者持的認識論分不開的。在科學發(fā)展中, 由于科學家在認識上的差異,而造成對同一客體的研得出相反結論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3)寫作是思維的手段、是思維的描述工具: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它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又始終與人腦的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思維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種認識活動。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維是認識活動中的核心成分。
13.科技寫作中的思維過程:1)選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運用。2)收集與利用資料—或然判斷到必然判斷的過程。3)從提綱到執(zhí)筆——嚴密的邏輯推理:從擬定提綱到執(zhí)筆成文,這是寫作的主體工作。4)修改與最后定稿——反饋的運用:科技寫作是復雜而艱辛的工作,從初稿的完成到最后的定稿,必須經(jīng)過反復多次的修,要對全文的觀點,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各方面進行調查、補充、完善,不恰當?shù)囊獎h除,修正。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反饋”。
14.在科技寫作中的思維特點主要體現(xiàn)兩個方面,即思維活動的復雜性和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1)科技寫作中思維活動的復雜性:人的思維活動一般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抽象思維,就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xiàn)實的過程。抽象思維又被當作邏輯思維的同義語。形象思維則以直覺、形象、想象作為自己認識世界的基礎。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科技寫作是以揭示、證明事物的某一規(guī)律為目的,
這就決定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思維活動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
15.邏輯思維的主要方法:1)歸納與演繹:歸納,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它是從個別事實去異求同得出一般的結論。演繹,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從概念、原理走向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是對立統(tǒng)一的。歸納是演繹的基礎,它通過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概括出一般原理,它的終點也就是演繹的起點。演繹則是歸納的前導,幫助解決歸納的目的與方向,為歸納提供理論依據(jù),其兩者是互為補充、相輔為用的。2)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整體分解為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并個別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綜合,則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聯(lián)合起來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3)抽象與具體:抽象,指思維中對客觀事物某方面的屬性的認識。具體,則是事物矛盾內部各方面的對立統(tǒng)一在思維中的再現(xiàn)。
16.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1)學點形式邏輯:學習和掌握形式邏輯的原則和方法,是培養(yǎng)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經(jīng)。2)學點辯證邏輯:辯證邏輯是研究辯證思維的形式及其規(guī)律的邏輯科學。3)學點數(shù)理邏輯:數(shù)理邏輯又稱符號邏輯、理論邏輯、數(shù)學邏輯。
17.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1)培養(yǎng)吸收和儲存信息的能力。2)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能力。3)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個性心理品質:責任感、頑強的毅力、學習新的科學方法。
18.科技論文按其發(fā)揮的作用來看可分為兩類:1)純學術性論文:是指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部門送交的或供各專業(yè)性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純學術性論文反映了各學科領域內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水平,反映了本學科發(fā)展的動向,它對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交流起著積極的作用。2)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交的論文。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但是這類論文更突出的作用還是為授予學位提供依據(jù)。
19.學位論文又依學位的高低分為三種: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
20.學士學位論文:是大學畢業(yè)生取得學士稱號的一項重要考核。篇幅一般應為1萬字左右。
21.碩士論文:是碩士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其學術水平要高于學士論文,篇幅一般應為2~5萬字左右。
22.博士學位論文:博士論文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篇幅一般應為5萬字以上。論文應反映出該科技領域最前沿的獨創(chuàng)性成果。因此博士論文被視為重要的科技文獻。由于學位論文都要經(jīng)過考核或答辯。因此無論是論述還是介紹實驗方法、實驗裝置都要十分詳盡。
23.科技寫作的意義與作用:1)科技工作的組成部分2)科技研究的手段3)科技成果的標志:所謂發(fā)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之于世。4)科技交流的工具5)推動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24.科技寫作的學習方法與途徑:1)應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所謂寫作基本功,是指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乃至行款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訓練。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句、篇的訓練,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通過寫日記、板報稿、廣播稿、讀書筆記、書信等方法逐步提高基礎寫作的能力。2)勤學苦練,多讀、多寫,多改??萍紝懽鞯膶嵺`包括讀、寫、改三個方面。
25.科研課題:是指科研所圍繞進行并企圖得到解答的某一具體問題。
26.論文題目:通常是科研課題完成之后,在課題基礎上,以整個科研成果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做為論文題目。
27.主題:既不等于科研課題,也不完全等同于論文題目。在課題研究中,主題是指課題研究的結論部分。在論文中,主題是指該論文所提出的論點。所以,主題又稱為基本結論或中心論點。
28.選題的基本原則:1)要有科學性。2)要有應用性:所謂應用性,即所選的課題應能回答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能應用于生產實踐。3)要有可行性。
29.選題的具體途徑:1)站在前人的肩上,選取“前沿性”的課題。2)人類對自然及自身的認識并不是一次可以完結的,永遠處在一個過程之中,它需要不斷地深入與發(fā)展。在人們忽略的地方深入探索。3)前人對自然的認識有其不足之處,就是同代人也會由于站立的角度及其它因素不同而出現(xiàn)一些偏差與空白。選題時不要輕易放過別人忽略的地方,要能在這些地方尋到矛盾,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進去。被人們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4)從事科研時不應人為地設置不可逾越的禁區(qū),在選題時要敢于從自己熟知的學科跨入到生疏的學科,敢于修訂自己原來的計劃。5)勇于開拓新領域,善于獨辟蹊徑6)不要拒絕意外的獲取。
30.論文主題的確定:1)論文主題必須明確集中2)要能迅速成文。
31.科技資料的積累:科學研究和科技寫作所需要的積累,包括思想認識、理論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資料素材等等方面的積累。
32.積累資料的重要意義:1)掌握了資料,學術上才有發(fā)言權:掌握資料,一要多、二要精?!岸唷保褪撬莆盏馁Y料要達到足夠的數(shù)量?!熬?,就是根據(jù)選題的需要選擇精當?shù)馁Y料。2)資料是形成論點的基礎。3)資料是撰寫論文的血肉。
33.收集資料的方法:1)直接信息的收集方法:a.在實驗中獲取直接信息實驗。b.調查或考察。C.測量: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定量測量。D.觀察。2)選取信息要做到針對性強即針對科研題目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周密細致的調查。
3)所取得的信息一定是事實:因為直接信息儲存于事實中,調查報告必須尊重客觀實際的,它得到的結論以調查事實為基礎,考察或調查報告是以充分確鑿的事實為依據(jù)。用事實去闡明道理、說明問題。4)要有堅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34.收集整理資料需注意的問題:1)擇其思想精華,增補自己的感受2)擇其爭議之處,說明自己理由3)收集資料,要廣而深4)閱讀資料,要詳而略5)記錄精全:即精當、準確地記錄那些令人神思游移的精言妙語,同時盡可能把課題研究所需要的作全面記錄,不得疏忽遺漏。6)整理資料,要思而辨。
35.文章的結構也叫文章的布局:科技文章的結構就是對以科學技術為內容的文章的組織與構造,也即對要寫材料的安排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
36.科技論文寫作的特點:1)科技文獻相對固定的程式;2)體現(xiàn)內在邏輯:科技文獻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這種內在邏輯,是靠文獻的結構來體現(xiàn)的。在執(zhí)筆寫作開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結構如何安排。結構是文章邏輯的展現(xiàn)。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和規(guī)范性。另一方面,它又因每個寫作者思維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異。3)運用標題和序號: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由于電腦排版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在上述程式基礎上,現(xiàn)在的科技文獻多采用如下程式:1?????(標題)1.1?????(一級小標題)1.1.1?????(二級小標題)1.1.1?????(三級小標題)等等。具體編排形式可靈活掌握和運用。
37.科技論文的結構程式:
A. 標 題:標題是文章的總題目,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透過它,人們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它可以在文章寫作之前擬出,也可以在文章寫成之后確定,往往是后者居多。文章的標題,必須簡明、確切、具體、傳神:a.簡明是指用字要少,但這少并不等于簡而陋。它必須確切反映論文的內容;少而明確才稱的上簡明。如果用字少而意義含混,那就寧可多用幾個字,以便題目的意義明確。b.確切是指題目的用字一定要準,不能有歧義;若題目有歧義,則容易使人產生誤解,這是擬題的大忌。c.具體即確定題目的弊病之一是失之抽象,貪大求全。d.傳神是指擬題的技巧。同一內容的文章,可以擬出若干個題目,其中必有一個是能傳達文章精神的。它能概括文章的課題,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從而使論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B.作者與單位:為論文署名,并標明作者所在單位,是論文的第二大結構程式。它表示作者對論文負責,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代價(成果)的珍愛,同時,當公開發(fā)表時也便于科學同行或讀者與作者聯(lián)系,也要負學術責任。署名要放在標題之下,獨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不應放在文后,也不應用化名和筆名, 這樣做往往會給導師或讀者帶來許多不便。應按其作用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名字的次序,工作量相等者則按姓氏筆劃的多少排序。
C. 摘要(關鍵詞或主題詞):較長的論文一般附有摘要??窃谡闹暗囊嗫煞Q為“提要”,正文之后也可叫做“摘錄”。摘要不是正文的解釋,而是正文的高度概括或濃縮.它是傳達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讀者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所有摘要中,一般不列圖表、不引例證、不與其它研究工作對比。摘要字數(shù)以300~500字為宜,不可過長。在摘要的下方應列出與標題和內容相關的3-5個主題詞或關鍵詞。為了加強交流,論文往往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題詞或關鍵詞。
D. 引 言:引言又稱前言或緒論、導語等,是論文的序論部分。其寫法如同所有文章的開頭一樣,要簡捷、明快、概括。即要以簡練的語言,交代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概括地介紹或提示研究的基本內容、結果。 E. 本 文:本文又稱本論或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題部分。論文的重要內容全在這里。由于科技寫作的題材極其廣泛,不同學科、不同方法的研究都使得論文的寫作有所不同。因此,要規(guī)定一種萬能的本文結構程式是困難的。但本文的寫作也并非毫無規(guī)律可循。歸納起來,可分為理論性的闡述和實踐性的闡述兩方面。a.理論性的闡述:提出假說的事實的或理論的前提條件 假說的要點,適應范圍,論證所據(jù)的資料,具體闡述與計算,運用的方法(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類比、比較等)。結果 理論的內容、規(guī)律等。討論 應用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對不同的見解的評價等。b.實踐性的闡述包括調查或考察的闡述;實驗觀察的闡述。 F. 結 論:結論是全文的概括、總結、強調和提高。結論并不是重述本文中的研究結果,而是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使研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huán),它要以本文的論述為基礎,但較本文的表述更精煉、更集中、更典型、更有價值。結論的寫法樣式,要根據(jù)作者的寫作習慣、風格,文章內容的規(guī)定性等不同而異。但是其寫作的要求有如下幾點:a.要有明顯的辯論性b.要有高度的理論性c.要有內在的聯(lián)系d.要有相對的獨立性.
G. 謝 詞:謝詞的文字要簡短,致謝的言辭應該懇切和實事求是,而不應該失之浮夸或單純的客套。至于“拉
大旗當虎皮”的做法,當然是不足取的。
H. 參考文獻:在科技論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本論文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所參考或引證的主要的文獻資料。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a.表明論文作者言之有據(jù) 便于研究相同或相似課題的同行從文獻目錄中得到啟示和進一步探討。b.表現(xiàn)論文作者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c.供指導教師或審稿專家了解論文作者對課題研究的范圍和努力的程度。d.為進行論文答辯向指導教師提供信息,便于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和評定成績。
I. 目次(目錄):長篇論文在標題之后多有目次,并標有頁碼。
J. 附 錄:在論文中不便收錄的研究資料、數(shù)據(jù)圖表、修訂或再版說明,以及譯名對照表等,均可作為附錄列文末,以供讀者參閱。
38.列出參考文獻的要求:1)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依次列出,不以文獻的重要程度或名家非名家的順序排列。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應該是正式出版或公開發(fā)行的,尚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別人不便考證,最好不要列出。包括書籍、雜志、報刊等。3)列舉參考文獻時,要標明序號、作者姓名、著作或文章名稱、頁數(shù)、出版單位、出版時間、版次等。
39.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1)客觀性2)規(guī)范性3)科學性。
40.考察(調查)報告的寫作:1)前言:基本同實驗性論文;2)主體部分需要詳細敘述如下問題:對哪些部門或哪些方面進行考察;對被考察的現(xiàn)象和事實作詳細說明,指出它們的意義;對上述現(xiàn)象和事實進行分析。3)結論:結論部分是報告的結尾,應列出考察所得的全部結論,并對結論的意義作評價。
41.綜述是總結某一科技領域在一段時期內的發(fā)展情況,做出綜合性描述的科技情報文獻。
42.綜述的特點:綜述的第一個特點是“綜”,就是說它綜合了某一個問題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內的發(fā)展概況,它既有縱的描寫,又有橫的對比。綜述的第二個特點是“述”。所謂述,不僅是指對某一段時期內文獻資料的綜合描述,而且還是指綜述的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后,對以前的工作適當?shù)脑u論,預測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43.綜述的寫作要求:破題:綜述的開端就要接觸到所要講的問題,絕不能繞圈子。綜述的題目是經(jīng)過仔細選擇后確定的,它應當符合科技發(fā)展方向,符合當前生產與科學研究需要,也應能反映全世界的最新科技成就。
44.綜述的寫法:1)常見的寫法是按歷史發(fā)展的時間順序敘述的。主要講清下面幾個問題:A.課題研究的主要方面;B.歷史過程概述;C.已解決了的問題,主要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等。2)目前發(fā)展水平:即要指出目前各國的發(fā)展狀況,綜述的作者往往要概括出當前有代表性的幾種型號產品,說明每一種型號的原理、特點和待解決的問題。3)發(fā)展的方向預測:通過上述縱、橫對比與分析,有可能認清課題發(fā)展的主流和方向,從而做出較可靠的預測。4)綜述中列出的參考文獻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人們利用綜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根據(jù)綜述提供的線索去查找原始資料,以便深入研究.
致商務管理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指導教師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師:
您好!
非常榮幸能邀請您到我機構擔任畢業(yè)論文指導老師,感謝您的信任和支持!相信您與我們一樣,愿意為渴望提升學歷、豐富自身學識而踏上自考之路的學子提供幫助,也相信我們會愉快的長久合作!
我們將竭誠為您提供以下保障和服務:
1、提供主考院校的論文寫作要求,論文格式要求及范文。
2、組織好學生參加師生見面會與論文答辯會,督促學生定期與老師聯(lián)系溝通論文寫作事宜;
3、做好接待及安排的工作;
4、按時支付論文指導、答辯費。
您的論文指導、答辯費標準為元/人,其中,推遲答辯、論文成績不合格的學生不計論文指導費用。
同時,也希望您按以下要求指導學生撰寫畢業(yè)論文:
1、論文指導教師須出席師生見面會,幫助學生做好選題工作(盡量避免學生“大題小作”的情況)。學生選定題目后,指導老師要向學生介紹論文題目的意義和要求、論文格式,指導學生收集和閱讀有關的參考材料,介紹必要的參考書目。
2、論文的指導形式主要分為面對面指導、電話及E-mail等多種形式。
3、請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論文指導任務。
(1)在論文指導過程的初始階段,論文指導教師應本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做好調查材料的研究和分類,用社會調查得到的材料,作為文章的論據(jù),并引導學生擬定論文提綱。
(2)論文撰寫周期為三個月,寫作的流程分為:大綱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大綱時間為6月25日至7月10日,初稿時間為7月11日至8月20日,二稿時間為8月21日至9月5日,定稿的時間為9月20日(即學生在9月20日可以將論文定稿打印、裝訂)。論文指導教師須指導學生制定撰寫畢業(yè)論文的具體進度、計劃,按寫作計劃檢查學生論文的進展情況,督促學生加快論文撰寫的進度,并將學生的論文撰寫進度情況及時反饋給我們(在《畢業(yè)論文分組名單》大綱情況、初稿情況、定稿情況欄中直接填寫)。
同時,指導教師還需耐心細致地修改論文,從結構、內容、語言、格式等方面給學生提供指導,對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問題應給予及時指導,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請論文指導教師務必督促學生嚴格按照博導發(fā)放的論文格式要求完成畢業(yè)論文寫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給學生定稿。
4、受聘老師須審閱論文,評定論文成績,并指導學生論文提要的寫作及論文答辯的方法和技巧,按時評定成績和填寫評語。學生定稿后一周內,指導老師需要提供給我機構的資料有:
(1)《畢業(yè)論文成績登記表》。(學生會將電子版的《深圳大學管理學院自學考試本科畢業(yè)論文成績登記表》發(fā)送給論文指導老師),請論文指導老師將《成績登記表》打印出來并以手寫的方式填寫,填寫的內容包括:指導老師評語(黑色簽字筆填寫)、指導老師簽名(黑色簽字筆填寫)、論文成績(用鉛筆填寫),填寫完后于2011年9月28日之前交給我機構畢業(yè)論文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孫曼老師或李紅老師。
(2)《畢業(yè)論文分組名單》。成績請?zhí)顚懺凇懂厴I(yè)論文分組名單》成績欄里,評分具體做法:評分采用百分制,其中優(yōu)秀(90分以上)的比例不超過本次指導人數(shù)的15%,填寫完畢后請于答辯會之前將電子版發(fā)到博導論文的郵箱(bodaolunwen_swgl@163.com)。
(3)論文答辯題目。請各位指導老師針對所指導的學生的畢業(yè)論文,給出三道答辯題目,填寫在《論文答辯題目》中。
論文指導老師如在指導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請與我機構畢業(yè)論文工作的主要負責人 孫曼老師:辦公電話:020-22855507。
李紅老師:辦公電話:020-22855685,QQ:1442024058。
5、出席答辯會,評定最終成績。
備注:1、本次論文答辯采取筆答和口答相結合的形式,答辯時間將定于10月中旬左右,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2、請指導老師在指導論文過程中核對學生的姓名,如有不是我們指定名單的學生,我們將不給予支付論文指導、答辯費。
此致
敬禮!
1.1創(chuàng)新性醫(yī)學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fā)展醫(yī)學成就,破解醫(yī)學問題。醫(yī)學論文有無創(chuàng)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chuàng)新是醫(y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y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xiàn)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chuàng)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chuàng)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jù);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chuàng)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fā)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y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chuàng)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fā)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y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fā)揮,降低了醫(y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jīng)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實用性撰寫醫(y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fā),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科學性醫(y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y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jīng)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y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fā)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fā)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選題的基本方法
2.1根據(jù)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y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jīng)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在科研過程中選題醫(y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意外的現(xiàn)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在臨床實踐中選題臨床工作是醫(y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jīng)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fā),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fā)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xiàn);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從文獻資料中選題醫(y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y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y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fā)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yī)學論文主題。
3醫(y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實驗研究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②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④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jīng)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yōu)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shù)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3.5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魅静 ⒘餍胁?、職業(yè)病、地方病等)的發(fā)病情況、發(fā)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后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
學術論文應具備以下四個特點:
一、科學性。學術論文的科學性,要求作者在立論上不得帶有個人好惡的偏見,不得主 觀臆造,必須切實地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從中引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在論據(jù)上,應盡可能多地 占有資料,以最充分的、確鑿有力的論據(jù)作為立論的依據(jù)。在論證時,必須經(jīng)過周密的思考, 進行嚴謹?shù)恼撟C。
二、創(chuàng)造性。科學研究是對新知識的探求。創(chuàng)造性是科學研究的生命。學術論文的創(chuàng)造 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這是因為科學的本性就是“革 命的和非正統(tǒng)的”,“科學方法主要是發(fā)現(xiàn)新現(xiàn)象、制定新理論的一種手段……舊的科學理論 就必然會不斷地為新理論推翻?!保ㄋ沟俜摇っ飞┮虼?,沒有創(chuàng)造性,學術論文就沒有科學 價值。
三、理論性。學術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 自己的理論系統(tǒng)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羅列,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 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一般來說,學術論文具有論證色彩,或具有論辯色彩。論文的內容必 須符合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符合“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綜合” 的科學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科學道理,不僅要做到文從字順,而且要 準確、鮮明、和諧、力求生動。
第二節(jié) 學術論文的寫作
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主要是:
一、選題 選題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研究有意義的課題,才能 獲得好的效果,對科學事業(yè)和現(xiàn)實生活有益處;而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 論文寫作得再美,也是沒有科學價值的。錢學森教授認為:“研究課題要緊密結合國家的需 要?!谘芯糠椒ㄉ弦乐广@牛角尖,搞煩瑣哲學。目前在社會科學中,有的人就古人的 一句話大作文章,反復考證,寫一大篇論文,我看沒有什么意思?!币虼耍覀円x擇有科 學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和寫作。 那么,應該根據(jù)哪些原則來選題呢?
(一)具有科學性。它應包括:急待解決的課題;科學上的新發(fā)現(xiàn),新創(chuàng)造;學科上短 缺或空白的填補; 通行說法的糾正;前人理論的補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開。指的是:要有濃厚的興趣;能發(fā)揮業(yè)務專長;先易后難,大小適中; 已占有一定的資料;能得到導師指導;在一定時間內能完成;對題目加以限定。
還應說明的是,在選題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題確定之前,要查閱文獻資料。目的在于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明確在 本學科中過去已經(jīng)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xiàn)狀,以便弄清現(xiàn)階段 的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為此就要到圖書館查閱有關的報刊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年鑒等工具書。另外, 還要做文獻目錄卡片。這種卡片可以先從最近發(fā)表的新的文獻資料調查開始,按年一項項寫 出來??ㄆ膶懛ㄊ牵浬献髡?、標題、雜志名、頁碼。若是單行本,要寫上出版單位,報 紙要寫上發(fā)行的年月日。
2、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積極的思考。在查閱文獻資料、做目錄卡和對目錄卡進行分類整理 的過程中,大腦的思維就已經(jīng)開始工作。論文作者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綜合、 演繹、歸納、分類、組合、加減、反逆、類推等等),對文獻資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是一 種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題目。 在閱讀資料、進行思考的同時,既要注意資料的記錄,更要注意思考的記錄,尤其是對 突然來臨、轉瞬即逝的靈感的記錄。
(二)研究 科學研究從選題、確定課題時已經(jīng)開始。這里指的研究,是指選題確定之后集中攻關的 研究。具體來說,有以下內容:1、搜集資料。凡是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都應晝搜集齊全。2、 整理資料。使散亂的資料條理化,具有可用性。3、調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礎,除了查 閱資料搜集材料外,有時還要進行調查。調查分為實地調查和書信調查兩種,實地調查可用 開會、查勘、個別訪問等方法進行。在調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時要繪圖,或者攝影, 或者錄音,或者翻印。4、觀察實驗。這主要是自然科學使用的研究方法,社會科學中的某 些學科也要用到。通過觀察、實驗,我們可以取得重要的數(shù)據(jù)和材料,經(jīng)過分析、綜合,使 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檢驗和發(fā)展科學理論。5、思維創(chuàng)造。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 創(chuàng)造性的階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區(qū)別又密切聯(lián)系著的方法所組成的,其中主要有:歸納 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高級的理性認識。這種科學的邏輯思維方 法就是辯證邏輯。
李景隆主編的《應用寫作》把上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稱為“創(chuàng)造工藝”,并介紹了對寫作論文 很有參考價值的“創(chuàng)造工藝”方法——KJ法。具體方法是: 先準備下列必要的用品:①鉛筆、鋼筆;②紅、藍等色鉛筆;③曲別針;④橡皮;⑤卡 片;⑥圖解用的對開大白紙。此外,還必須有能攤開卡片的場所(大的桌子,或者是床)。 這種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步驟:①寫卡片;②對卡片進行分類、編成卡片群; ③排列卡片群,以圖解來安排文章的結構;④文章化。
這種方法進行的過程是:
第一,搜集材料。
第二,把搜集的材料(包括:經(jīng)過作者發(fā)散思維想出來的材料,文獻資料,以及從調查、 觀察、實驗中得到的材料)制成卡片。每張卡片寫一項,這樣就便于材料的分類、綜合、比 較、追加和剔除。每張卡片都要加上簡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的標題。若將這些卡片加上序碼 則更為方便。
第三,把這些卡片象撲克牌那樣擺到桌子或床上。
第四,邊讀,邊思考,把內容相關的卡片調到一起。這時要注意,常常會思考出新的問 題來,應該立刻寫成卡片放到里邊去。
第五,這樣便會得到若干個卡片群。對這些卡片群要依次細讀,琢磨為什么會把它們放 到一起,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把思考的結果簡要概括地寫出一張卡片,放在每群卡片的最 上邊。為了表明各群卡片內容是不相同的,要用不同顏色的鉛筆分別標出符號。然后,把每 個卡片群用曲別針別好。
第六,上面編成的是小的卡片群,下一步要編中的卡片群。編中的卡片群與上述編小的 卡片群的方法一樣,也要寫出一張新的卡片,概括出這一群卡片的要點,放在最上邊。也要 用顏色鉛筆標出共同的符號,以與其他卡片群相區(qū)別。
關鍵詞:學術話語;讀者意識;功能語言學;語篇體裁理論
一、引言
英語在學術知識傳播中成為主要媒介語言,大多數(shù)全球交流的學術論文都是使用英語的。非英語母語(NNS)學者在進行國際學術對話時,就要了解為學術團體所接受和認可的學術寫作的范式,并按照這種約定的范式寫作。傳統(tǒng)論文寫作觀認為,客觀、非人稱和信息傳遞是學術話語的主要特征,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學術話語的交互性特征。Halliday認為語言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1]。Hyland也認為,寫作是為了達成某一目的:寫作是完成某任務的手段[2]。學術寫作是有寫作目的的一種寫作行為,是與讀者具有互動的寫作過程,本文將結合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人際意義理論和Swales[3]和Bhatia[4]的語篇體裁理論語,論討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讀者意識。
二、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在20世紀60年代末,美學家Iser提出了“暗隱的讀者”(Implied Reader)[5]的概念,這一概念符合藝術規(guī)律,也對作家寫作和創(chuàng)作有借鑒意義。從寫作創(chuàng)作角度看,所謂讀者意識,就是寫作過程假想讀者對象,寫作過程傾訴或交流的目標人群。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存在著“隱在讀者”,這一“讀者”存在于作者創(chuàng)作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從寫作教學角度看,讀者意識是一種寫作教學觀,是從讀者角度思考,根據(jù)讀者閱讀期待、審美標準、知識水平等不斷質疑和完善寫作過程的訓練方式。從寫作“讀者”角度看,讀者包括“自己”和為不同的讀者寫作的“他者”。針對不同的讀者,結合不同的寫作目的,寫作的內容和過程也會不同,本文討論論文寫作中的讀者對寫作內容和體裁的影響。
(一)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人際元功能角度
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把語言從系統(tǒng)和功能角度劃分為三個語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1]。語言是對存在于客觀世界的事物和過程的主觀反映,是說話人對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jīng)驗,被稱為語言的“概念功能”。而語言又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所有語言使用都表達一定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即語言的“人際功能”。用語言表達人類完整思想,概念功能與人際功能結合,即語言的“語篇功能”。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學術語言是用非人稱的客觀語氣傳遞客觀信息的,因此學術話語被認為是以“概念功能”為主要特征。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學術話語的交互性和目的性,學術話語與其他的語言使用領域一樣,作者在與讀者進行交流信息,表達個人觀點,進行學術對話,使自己的學術見解得到認可肯定或者討論質疑。在學術交流中,作者的目的是展示讀者其觀點的可信性,并說服讀者接受其觀點,這就要求在寫作過程中語言考究,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學術話語含有命題內容,也包含Halliday所提出的語言的人際功能。
(二)語篇體裁理論角度
以Halliday的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Swales[3]和 Bhatia[4]建立了自己的語篇體裁理論。體裁理論強調語篇的功能性,語篇與語境聯(lián)系在一起為不同的語言社區(qū)服務。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將體裁解釋為:“一系列交際事件,交際成員共享某種交際目的,這些目的職能為該話語社團所承認,因為構成某一體裁存在的基本理論。這一基本理據(jù)形成體裁的圖式結構,并影響、限制內容以及文本的選擇。”每一個專業(yè)領域的語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目的和語篇形式,這些都是由該專業(yè)領域的話語社區(qū)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Swales提出“體裁教學法”,根據(jù)語篇的“語步”和“步驟”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對語篇的各部分的體裁特征作了概括總結。
三、論文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大學生在應試級作文寫作中,關注寫作最終成品,讀者也只有閱卷人。論文寫作與應試作文寫作在寫作過程、寫作目的和目標讀者方面都有不同,而三者又是互相影響,并相互作用的。以科研為目的的研究生階段學習,更重視其在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其論文撰寫過程也是要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應試寫作是在考試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文寫作。二者在寫作過程方面不同,前者需要經(jīng)過文獻查找、文獻閱讀、形成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論文初稿撰寫、再閱讀、修改、反饋、再修改等復雜往復的過程,才能夠形成最終的論文。應試作文寫作要經(jīng)過審題、作文大綱、初稿、終稿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寫作。論文寫作的目的較多元,包括:結業(yè)畢業(yè)、學術交流、職稱評定等,其動機也可以是其中幾種的結合;應試作文的目的是完成考試考核,取得理想成績。論文寫作與應試作文在目標讀者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強調讀者意識非常重要。
需強調論文寫作中讀者意識,是因為傳統(tǒng)論文寫作觀往往忽略學術話語的交互性特征。論文寫作需要說服讀者,使讀者相信其論證過程的邏輯性。論文寫作并非完全客觀、無人稱的客觀陳述,因此學術寫作是有寫作目的的一種寫作行為,是與讀者具有互動的寫作過程。
四、結語
學術話語的作者與讀者之間進行交互性的交流,學術話語是作者用以說服目標讀者接受其論點正確性的手段,為了有效地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作者需要使用能夠被學術社團成員接受的方式表達其觀點,因此需要尊重該專業(yè)領域的話語社區(qū)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的范式。學術寫作是作者與讀者就學術領域的某些問題進行磋商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參與者使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語境中規(guī)約性的表達方式。在論文寫作中,強調論文寫作中與讀者的交互是達成學術交流目的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2]Hyland,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3]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首先,就是功能強大的CNKI學術,也就是中國知網(wǎng),CNKI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xù)動態(tài)更新的全文數(shù)據(jù)庫,旨在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跨語種、跨文獻類型、權威的內容發(fā)現(xiàn)平臺。各類期刊、碩博論文、報紙信息、會議資料都能在里面找到,不僅如此,CNKI還提供各種年鑒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為論文寫作者提供實時的數(shù)據(jù)。簡單來說,就是一般的學術文獻你都能在這里找到,包括校園圖書館內的文獻資源也可以在里面下載,可為廣大的論文寫作者節(jié)省大把的時間。
再來是萬方數(shù)據(jù),萬方數(shù)據(jù)與中國知網(wǎng)相類似,論文資料也算是比較齊全的,但是存有一大弊端,那就是有好多東西都是喲收費的。但是有不少學校都會購買萬方數(shù)據(jù)庫,如真有需要,也不妨到校園圖書館里看看,有時會有意外收獲哦。
如果有些關于各地的文化、歷史、政治等類型的文章的小伙伴,建議你可以到世界樹組圖書館里看看,世界數(shù)字圖書館為廣大的需求者免費的提供源于世界各地、各文化的重要的、原始數(shù)據(jù),而且可支持內容翻譯成七種語言,包括:中文、英文、法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相信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你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有趣的歷史。
谷歌學術也是被廣泛涌來搜索學術文獻的搜索神器之一。相較于其他文獻檢索可以說是略優(yōu),因為谷歌學術用了外掛,可以直接進入搜索,其主要功能包括:1.從一個位置方便地搜索各種資源;2.查找報告、摘要及引用內容;3.通過您的圖書館或在 Web 上查找完整的論文;4.了解任何科研領域的重要論。而且在搜索文獻時,它會自動的根據(jù)學術文獻的范圍,屏蔽掉網(wǎng)上一些不相關的信息,更方便于寫作者的參考。
—論文的結構分類總結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p>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推薦參考書:
梁慧星:《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陳瑞華:《法學論文寫作與資料檢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劉國濤:《法學論文寫作指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楊玉圣等:《學術規(guī)范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劉南平:《法學博士論文的“骨髓”和“皮囊”——兼論我國法學研究之流弊》,載《中外法學》2000年第1期。
一、寫作論文的步驟
1、初步限定研究領域
2、資料檢索、處理及文獻綜述
3、確定選題或修改甚至否定選題
4、構思、完善寫作大綱
5、補充資料
6、確定研究方法
7、寫作初稿
8、反復修改
9、定稿
10、答辯或者參加研討
二、論文的資料檢索與文獻綜述
1、基本窮盡資料的限度:中國大陸公開發(fā)表、出版的相關重要資料。
2、基本窮盡哪些資料:
譯著、著作及高水平教材
譯文、論文(核心期刊、論文集論文、學位論文)
法律政策文件
案例
網(wǎng)絡文獻(注:官方網(wǎng)站文獻為妥)
——ex:中國知網(wǎng)、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聯(lián)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tǒng)、臺灣月旦法學知識庫法學期刊總覽等。
3、文獻綜述的意義
是學術創(chuàng)新的前提
是表征論文的學術價值。沒有文獻綜述,常常無從判斷論文創(chuàng)新何在。
4、文獻綜述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
論文的引言必須反映文獻綜述的結果。
5、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
論文的引言反映文獻綜述的結果要簡練、準確、客觀、實在。
三、論文的“皮囊”—注釋
1、注釋的功能:
證明證據(jù)的可靠性,增加論證的可信度
界分學術產權,表示尊重前賢
便于同行進一步查證相關資料從事本領域的研究
便于同行對作者進行監(jiān)督
2、論文注釋的“九性”
真實性——不能存在偽注。(也不能別人的注釋直接粘過來)
準確性——引用的文獻資料信息要準確,需仔細核對
完整性——引用的文獻資料信息要完整全面(注:期刊要標頁碼,網(wǎng)絡文獻要標作者、文件名、網(wǎng)頁、最后訪問時間等)
相關性——引用的文獻資料要與論證的需要貼切,以必要性為限度
原始性——盡量引用首次提出該觀點的作者的作品文獻,盡量引用該作者發(fā)表該觀點的原始或最高水平文獻
學術性——盡量使用有學術價值的文獻資料
盡量公開性——使用未公開的資料要經(jīng)過作者同意
規(guī)范性——文獻資料標注符合學術規(guī)范,特別注意全文引注形式必須自始統(tǒng)一
篩選性——不直接引用或轉引不合乎以上要求的文獻
3、注意區(qū)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 (轉引)
Ex:Steven ......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頁
4、注意區(qū)別原引與參見
原引是指直接引用別人說的話,用“”標注,把別人的說的話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的,在底下注釋時要寫上“參見”二字。
5、大段引用的經(jīng)典或重要文獻原文,以變體并空行與主出區(qū)分,但不叫“”
6、如何使用析出文獻
Ex:我們不能僅僅認為集團公益訴訟“只是一種......重要影響?!盵1]
[1]H.蓋茨:“公共利益訴訟的比較法鳥瞰”,載[意]莫諾.卡佩萊蒂編:《福利國家與接近正義》,劉俊祥、羅國忠、肖云樞、王建輝譯,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第97頁。
7、說明注釋
說明注釋是對主題及引用注釋(含作者和他人觀點)加以補充、解釋、說明的注釋。
Ex:一些案情介紹、法律條文均可放入說明注釋中;
感謝對你的研究有啟發(fā)和幫助的人。
8、論文引用注釋和參考文獻的關系
任選其一型
互補型——有參考文獻的存在,注釋信息可簡略
并列型——學位論文
四、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的分類
按語言
按載體:書籍,期刊,報紙,網(wǎng)絡,內部等
按性質:著作、教材,論文(期刊、論文集、學位),法律匯編(或法律文件),案例集,工具書,其他。
2、參考文獻的其他規(guī)范
每一分類內部文獻如何排序
信息完整(但一般沒有頁碼)
形式統(tǒng)一
國家名字用[ ]括起來,臺灣用()括
外國作者用全稱
Pp.16-18
五、論文標題
1、論文標題以能凸顯論文命題為好。
Ex:勞動法:勞動者權利義務融合之法 **(一般好)
勞動法的一個重要屬性 *(不好)
論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責任(只能凸顯論文的研究領域,未凸顯命題)
2、論文標題應簡練
論文的主標題及其副標題各自不超過20個漢字
論文的分標題及其副標題應盡量凝練
3、論文的主標題及其副標題一般不使用陳述句或疑問句
4、標題中的標點符號
不用 , 。 ? ! 等,但使用 、 “” :
5、主標題和分標題均可根據(jù)需要配以副標題
副標題的功能是交代、廓定:
六、內容提要的要求
要概括論文的基本觀點或研究方法,而不是概括論文結構或重復論文的結論(學位論文除外)
核心期刊的論文:200—300字,以第三人稱寫
學位論文內容提要一般1000字左右
七、關鍵詞要求
通常3-5個,一般化的詞不作為關鍵詞如依法治國,要具有高度凝練論文觀點或重要論據(jù)的顯著特征。
研究視角 研究素材 研究方法 研究范圍 研究意義
八、論文的引言
論文引言的內容——交代研究對象并限定語境
交代研究對象:可以是一經(jīng)濟社會現(xiàn)象、法律制度或理論學說限定語境:在此界定基本概念(也可以在主文界定)
——闡述研究意義:制度意義、學術意義
——交代研究命題及目標
目標是指提出預計可解決的問題或研究可以達到的效果還有,交代本研究對所在或相關領域學術可能產生的貢獻
九、正論
1、避免教材式寫法
2、觀點集中明確、論據(jù)嚴謹有力、論證充分深入
3、結構緊密的推理論證
4、學術論文切忌輕狂自大、不證自得
5、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十、結論(短,針對命題得出結論)
1、應確切、真實
2、結論是論證的自然結果,是通過論證推理能被證明的論點
3、結論不可牽強附會,通過論證推理不能被證明的論點,不能作為結論
4、盡量不要用“結語”
可以在結論之后寫余論——余論是本文未加以論證,但本人有可能引發(fā)他人研究領域或命題。
政治禁忌 :臺灣法律用“”
第一級目標:思路清晰
寫作的第一步是思路清晰。
議論文中,中心論點的位置因文而異,有的在文章開頭,有的在中間,有的在篇末。提出論點的方法也很多,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梢?,理想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边B用比喻,構成排比,闡釋要義,引出論點。還可以通過引用名言的方式提出論點。當然,通過故事引出論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論證過程要想層層深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內在的結構。論證結構主要有以下三種:A、并列式,就是文章的幾個層次、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B、對照式,就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是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烘托另一種事物(或意思);C層進式,就是文章各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就是一個很好的構思方法。當然,我們也以按表達方式來考慮“先敘后議”或“議――敘――議”的結構樣式。
頭腦中有了對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以后再寫作議論文,那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胸有成竹,再也不會出現(xiàn)那種“腳踩西瓜皮”,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現(xiàn)象了。
第二級目標:論證有力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前者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后者則用經(jīng)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具有權威性,使論證有力。這兩種方法可謂是議論文寫作的“半壁江山”,用好它們,議論文的寫作大局就可以大致敲定了。但是很多同學卻忽略了另外的兩種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提高分數(shù)的論證方法――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因為對比論證是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鮮明地表現(xiàn)事物的特征和本質,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在我們的作文中能夠讓多種論證方法綜合運用,文章的說服力一定會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