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8:24:03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家庭教育的角度,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家庭教育;問題;對策
我所執(zhí)教的中學的周邊地區(qū)是改革開放后我國迅速城鎮(zhèn)化的一個典型例子。農(nóng)田被大面積吞噬,村舍被商品房取而代之,原本安貧樂道的人們開始忙于追求收入的提高,而學生們也廣泛而深入的接觸到了浮華的商品經(jīng)濟。于是,在忙碌的雙親和浮躁和社會環(huán)境的雙重影響下,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少年”:
小龍,父母離異,與母親、外婆一起生活,母親常年在外忙于生意。原本成績優(yōu)異的小龍在家庭變故和缺乏母愛的打擊下逐漸變得自由散漫甚至人格扭曲,不僅成績直線下滑,甚至有嚴重的打架行為。老師多次去家里希望能挽救孩子,卻竟然沒有與忙碌的母親面談的機會。于是,盡管校方多次努力,由于家長的漠然,終于沒能避免小龍退學的悲劇。
小葛,父親是大醫(yī)院的名醫(yī),母親做地板生意。家境優(yōu)裕又深受溺愛的小葛貪于享受甚至揮金如土,經(jīng)常出錢雇人替他做作業(yè),學習成績當然很差。
小詹,母親是一名普通工人,“望子成龍”之心非常重。作為一名小學生的小詹在每周要去學校上六天課的情況下,僅有的一天休息時間也被母親排得滿滿,三個家教老師輪番上陣,每個老師都是傾其所有,進行“填鴨式”教育。小詹幾乎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二點以后,而成績卻止步不前,還要經(jīng)常面臨“不認真學習就要挨打”的責罵。試問,如果在天性應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小學就讓孩子每天承受高三的學習壓力,那么,當他進入科學的畫卷剛剛對他打開的中學時,如何能有學習興趣?無疑,小詹的母親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扼殺孩子的天分。
上述三個例子是我數(shù)十年教育生涯中的三個典型,可以從中概括出一般家庭教育問題的大多數(shù)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孩子的家長因為離異造成的家庭破裂,使孩子在短期內(nèi)遭受巨大的家庭變故,心理上無法接受,于是無心學習,甚至產(chǎn)生厭世和墮落的情緒;
二、孩子的家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質(zhì)量,過分忙于生計,在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zhì)生活時忽略了關注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使孩子的成長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關愛(這種針對性往往是學校教育所無法給予的),于是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可能會被社會上的不良因素引導,偏離正道,誤入歧途;
三、孩子的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愛,視作掌上明珠,不忍批評指責,由著孩子的性子生活。這樣不僅容易使孩子妄自尊大,目中無人,缺乏修養(yǎng),更會造成他們失去了為未來奮斗的動力和能力,不要說功成名就,甚至可能成為“啃老族”;
四、孩子的家長由于對孩子寄予的期望而忽視了孩子身心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忽視了“勞逸結合”的學習箴言。“填鴨”式地為孩子安排完全接受不了的工作量,不僅剝奪了孩子生活的樂趣、本性中的興趣愛好以及該有的休息,更可能使他的學習興趣在無休止的習題和訓練中消耗殆盡。
因此,我在此提出以下幾點解決現(xiàn)狀的對策。
一、家長們應樹立良好的與學校合作的心態(tài)
中國家長往往存在兩種極端心理。其一,我既然交了學費,把孩子送到了學校里,那么成績不好就是你們老師的事,你們要負責;其二、我的孩子我自己管,我想讓他學什么就學什么,你們管不著。這兩種心理總是讓深切關心孩子的老師們在開展家庭和學校結合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這方面工作時遇到重重阻礙。我認為這兩種心態(tài)的家長應該試著去與學校合作,互相配合,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希望家長與孩子建立心連心的溝通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并盡可能的積極的引導。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專橫的態(tài)度對孩子進行體罰,讓孩子去接觸社會生活影響,包括社會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甚至是敵對作用的影響,父母應該指導他們?nèi)ジ缓玫挠绊戇M行斗爭,從而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四、積極舉辦“家長學?!?/p>
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培訓,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
家長學校的任務,是要幫助家長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家長形成“理性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zhì)”、“心理素質(zhì)”等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huán)境。
五、采取“反哺教育法”
組織學生評價家長,對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孩子學習的榜樣?!胺床附逃ā钡耐緩接校海?)學校加強文明建設,用學校和學生的“文明”帶動家庭和家長的“文明”建設。(2)家長會上對家長提出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并且組織學生和班主任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評比。(3)家長會前,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讓學生對家長的不良行為提出批評,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
六、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圃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即使再忙,也不要浪費孩子的學習時間。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其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查看孩子的作業(yè)。對孩子經(jīng)常犯的錯誤進行細致的講解,幫助孩子買一些參考書籍。在學習之余,家長還可以訂閱一些有益智力的雜志,培養(yǎng)孩子對讀書的樂趣,增長孩子的知識面。這樣,形成濃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幫助孩子形成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改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質(zhì)量。
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點,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nèi)蘸蟪刹诺囊粋€重要的原因,大發(fā)明家愛迪生,一代文學巨星郭沫若,矛盾等名人的成長過程說明了家庭教育對早期智力開發(fā)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優(yōu)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社會中的真善美假丑惡不時進入孩子的視野,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要抓住日?,嵤?,幫助孩子辨別是非,針對問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鑒別能力,優(yōu)化孩子心靈,預防孩子犯錯。
總之,作為家長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教育,配合老師的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家庭教育學 《傲慢與偏見》 性格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作品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世態(tài)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奧斯汀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透過對各色人物的細致刻畫,描繪了一幅19世紀初英國鄉(xiāng)村社會的眾生相。其中,班持納一家人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體會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帶給我們“輕快、明亮”的喜劇感受的同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在我們生活當中就有存在。所謂人與人是有差異的,而這個差異的形成往往要追溯到性格形成的初始環(huán)境,即家教氛圍。同時,文章還揭示出家庭教育對兒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學和家教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涉及到“家庭―人―教育”的概念和范圍;家庭教育學就是要圍繞著這樣的概念和范圍進行研究。家庭教育學是一門古老而新興的學科,它涉及到家庭教育過程殊的師生關系,即家庭中的長輩與晚輩,特別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對象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教育影響的互動現(xiàn)象。這樣的研究對象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樹立互動的家庭教育觀,即:在家庭中,不僅有長輩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影響,而且也有子女對長輩特別是父母的教育影響,還有同輩人之間的影響。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在家庭教育的互動影響中成長、進步。在這種家庭互動教育的實施中,長輩對未成年人晚輩有意識的教育要注重科學性,要求長輩特別是父母要有大量心理上的投入,這是家庭教育的本性要求。而同輩人之間,如夫妻之間互不尊重,互不關心,沒有正常的教育影響,家教就失去作用,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威信就會降低喪失,孩子就會不聽父母的話,甚至會導致走上邪路。
根據(jù)家庭教育學,家庭教育有以下三大作用:
1.家庭教育在兒童品德和個性形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兒童身心品德的發(fā)展、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都是在天生素質(zhì)的基礎上,由環(huán)境和教育決定的。家庭是兒童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是兒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
2.家庭教育從總體上決定著受教育者社會化的發(fā)展方向
人通過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在與社會上的人交往中掌握社會規(guī)范,轉化為一個社會的人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家庭教育不僅奠定了基礎,還對人的轉化產(chǎn)生最深度的影響。父母會什么、懂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都會通過言行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
3.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成員的幸福
個人幸福與家庭幸福密切相關。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接受積極的影響,養(yǎng)成各種良好習慣,健康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幸福的基礎。
由于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此之大,不同的家庭教育會培養(yǎng)出不同性格的家庭成員。小說《傲慢與偏見》中正是由于班特納家的家教如此,才會有女兒們?nèi)绱说男愿?。讓我們來看看班特納家的家教。
二、班特納家的家教
談到家教,我們首先要看看家教中起主導作用的兩個人物――班特納先生和班特納太太。
班特納先生是一個對自己的婚姻和孩子們?nèi)狈ψ銐蜇熑涡牡娜恕W鳛檎煞虻乃?年青時因迷戀青春美貌,忽視了心智上的門當戶對,娶了一位智力貧乏,思想狹隘的女人當太太。婚后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是這樣一個無知和無禮的人后,便失去了對她的全部真情,他對她的尊重、敬佩和信任也都永遠消失了。他不是積極地創(chuàng)造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圍,而是以嘲笑她的無知和愚蠢為樂。他對妻子的不尊重影響到孩子們。他的婚姻觀――“為年輕美貌而結婚”,對小女兒莉迪亞影響極大。莉迪亞后來被英俊瀟灑的威克姆迷倒并發(fā)展到與他私奔一事,與班特納年青時被年輕美貌迷住了眼睛而選上他的太太是如出一轍。班特納除了嘲笑班特納太太,還嘲笑女兒們。作為一家之長,他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對他那兩個放蕩輕浮的小女兒從不盡力嚴加管束,對他的妻子的不成體統(tǒng)的舉止也是視而不見。他似乎是一個家庭中的旁觀者,最大的愛好就是把自己關在書房中,任由莉迪亞和其母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莉迪亞的私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他不負責任的家教行為導致的結果。他不采取任何行動,是為了省得招來麻煩,把父親的監(jiān)護權交由別人去執(zhí)行,他的這種不作為,其結果是十六歲的莉迪亞在沒有父母的監(jiān)護下,如脫韁的野馬,隨心所欲,最后走上與威克姆私奔的道路,不僅給自己也給家人蒙羞。班特納先生作為家長,應該為家人樹立榜樣和權威,相反的是,他很少關心家里的事情,在最需要發(fā)揮父親的有效作用時卻退居書房逃避,尋求個人的安全,說到底,他作為丈夫和父親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物,沒有發(fā)揮家教中父親的正面作用,給女兒們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作為母親的班特納太太,是一個思想淺薄、智力低下、知識貧乏、喜怒無常的女人。對班特納太太來說,她一生的事業(yè)就是要讓女兒們體面地嫁出去。但是她的這個“事業(yè)”從不考慮到女兒們的愛情,只講究現(xiàn)實利益。她一輩子的樂事就是會親訪友,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從來沒有從思想道德方面,對女兒進行教育。她滿腦子都是錢,用錢來衡量一切,她對幾個小女兒的放蕩行為放任自流,甚至對小女兒莉迪亞未婚先同居的行為也毫不指責,反而引以為豪,對莉迪亞更是溺愛,“她要多少錢買衣服,就給她多少錢?!弊鳛榧议L,她對三個小女兒膚淺的性格負有部分責任。
再看看夫妻倆的關系,他們的婚姻由于輕率而結成,兩人在性格,品味和愛好上毫無共同之處,夫妻之間缺少相互尊重,互不關心,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威信力不夠,他們的婚姻自然給子女帶來了不利影響。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環(huán)境中,五個女兒形成了各自的性格,而性格決定命運,她們的最終歸宿,特別是在收獲愛情和婚姻方面不盡相同。
三、班特納家女兒們的性格
1.溫順善良的長女――簡
簡是班特納先生的大女兒,純潔善良,溫柔而有耐心。在她眼里,天下人都是好人,但這卻是她的一大性格缺陷。她看不出別人的缺點,說明她的判斷能力和道德水準有限。她性格過分拘謹,她把對賓利的強烈的愛隱藏在文雅的外表下,沒有把對賓利的鐘愛流露出來;由于矜持和被動,一度讓喜歡她的賓利先生產(chǎn)生了誤解,幾乎放棄了對她的追求,即使如此,柔弱的簡依然逆來順受,以至于因為心灰意冷而產(chǎn)生絕望情緒。她的性格中的被動,碰到困難沒有采取積極的行動去解決的這一點與她的父親很像。
2.機智幽默的二女兒――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受父親的影響最深。她繼承了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積極的性情,是個資質(zhì)聰穎,獨立性很強的女子。她像她的父親一樣,喜歡讀書,具有一定的才智;同時她還繼承了父親的幽默感和嘲諷人的技巧。她具有超越常人的良好口味和對可愛風景的鑒賞力。她看到了父母的不幸婚姻,因此,一再強調(diào)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她批判那種唯利是圖的金錢婚姻,比如,就看不起她的朋友夏洛蒂嫁給柯林斯,但她并不把金錢與愛情絕對分開,這是因當時的社會制度對女子的歧視所限以及由于她的母親常常提到錢,因此,在她內(nèi)心深處還是渴望嫁一個有錢人。同時,她也有性格中的不足,最大的失誤就是她被威克姆的外表和說話方式所迷惑,對威克姆的謊言毫無覺察,以致對達西產(chǎn)生了更深的偏見。她與達西的愛情幾經(jīng)波折,但誤會最終得以消除,兩人后來喜結良緣,過上幸福的生活。
3.放蕩不羈的小女兒――莉迪亞
莉迪亞由于深受其母親寵愛,從小就涉足了社交界,她生性輕率,遺傳了母親的漂亮,同時繼續(xù)了母親的愚蠢和虛榮。不負責任的父親對她的缺點及從不嚴加管教,只是一笑置之,本身行為失控的母親,又全然感覺不到危害性,對她恣意縱容,這使她越發(fā)輕佻放蕩,輕信盲從。她忘形地與民兵團的青年軍官的廝混,后來發(fā)展到與軍官威克姆私奔,雖然這個男人是個道德敗壞的之徒,她卻洋洋得意,津津樂道,并以此來譏諷兩了尚未出嫁的姐姐??梢哉f她是個毫無道德可言,沒有責任感和恥辱感的人。
4.迂腐無趣的三女兒瑪麗和粗俗無知的四女兒基蒂
這兩個女兒在小說中筆墨極少?,旣惡推涓敢粯?只把自己關在書房讀書,對家里的事情漠不關心,卻喜歡品頭論足,進行道德說教;后來是仍然呆在家里的唯一的女兒;而四女兒基蒂受莉迪亞影響較大,和莉迪亞一樣沒有多少是非之分,對莉迪亞私奔的事不以為然。從這兩個女兒身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家教的影響力。
四、結語
通過對小說《傲慢與偏見》中班特納一家?guī)讉€女兒的性格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家教對一個人性格形成和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小說所揭示的家教問題對當今社會依然有借鑒意義?!栋谅c偏見》使一代又一代的眾多讀者在閱讀這部作品時得到愉悅,受到啟迪,深受教益。
參考文獻:
[1]李天燕.家庭教育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2]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3]許琦.人格與家教.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02).
[4]王玉潔.雙性化人格與婦女解放.電影評介,2007.
關鍵詞:小學;家庭教育;理性
一、發(fā)生在小學校園的案例
案例一:老師經(jīng)常在家中或辦公室中接到家長打來的類似電話,“老師,您在學校里多管管這個孩子。他不愿學習,只想著玩,不聽大人的話,光聽老師的?!薄袄蠋?,您管管俺孩子,給多費點心?!毖酝庵?,比其他的孩子要給予更多關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電話的這些家長多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習慣,或比較調(diào)皮,或?qū)W習不大感興趣的孩子。老師也總是煞費苦心、語重心長地回應:“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p>
案例二:五年級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動,走路都要連蹦帶跳的。有一次,上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左眼角發(fā)青,下課時眼睛腫脹了起來。老師問他怎么弄的,他把經(jīng)過告訴了老師:是一位同學和他迎面撞上,來不及躲閃,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墻壁上??粗茄劬Ρ牪婚_的樣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因為已經(jīng)是五年級學生,老師叮囑他回家和媽媽好好解釋。第二天,老師問他媽媽怎么說的,他說:“媽媽沒說什么。”這怎么可能?老師反復追問他怎么跟媽媽說的,他說:“我騙媽媽說,我去講臺邊上看課程表時,不小心摔倒了?!崩蠋熆粗α艘恍?,對這樣的孩子,還能再對他說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長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幾乎每節(jié)課都被點名,自理性較差。幾位任課老師都普遍反映這名男孩有同樣的毛病:(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師一進入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總有廢紙,老師都必須告訴他將廢紙扔到垃圾箱內(nèi);上課,需要做練習時,隨便從書包中取出個本子,放在書桌上就開始寫。本子下面墊著的不是書包就是一堆課本;寫著寫著,一會書包掉落在地,一會課本掉落在地;有時還經(jīng)常鋼筆不下水,再修理鋼筆。經(jīng)常一節(jié)課下來,他的書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亂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幾個典型的例子,其實案例不勝枚舉。當我在學校內(nèi)忙得焦頭爛額、力不從心時,就經(jīng)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個“事半功倍”的解決辦法,于是試圖在學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進一步,其實家長們也非常希望和老師一道共同解決孩子成長中存在的問題。
二、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1.家長要把握整個小學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話:“中小學生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成長’?!焙⒆拥奶煨允菍σ磺卸几械胶闷?,當然學習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長把學習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確實,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恐怕是史無前例的。如今就業(yè)壓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長“逼瘋”、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那巴?,不顧一切地逼迫孩子學習。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回避競爭,與其趨之若鶩,倒不如適當?shù)?,正確地對待它。試想,當孩子處于健康、陽光、上進的狀態(tài)時,他的學習成績不也就會隨之提高嗎?
2.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權拱手相讓,完全寄希望于老師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括智力的發(fā)展,還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豐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實,家庭才是孩子學習,特別是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的主要陣地?,F(xiàn)在許多家長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總是覺得有求于孩子,可憐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學習,像舊社會大戶人家的丫環(huán)一樣伺候孩子,喪失了家長應有的威嚴。有時還會看到孩子像斥責仆人一樣給家長說話,像使喚下人一樣支使父母,而他們的父母居然連大氣也不敢出。試想一下,一個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當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為一名謙和有禮之人呢?因此,家長要用心教育孩子,千萬不要遷就孩子、討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國外關于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子女教育投入的研究多為實證研究,主要以無限期界模型和世代交疊模型以及內(nèi)生經(jīng)濟增長模型為基礎,研究不同養(yǎng)老保險制度模式對家庭教育投入影響。絕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利他主義假設下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可以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基金制養(yǎng)老保障則沒有這一功能。Zhang(1995)利用內(nèi)生經(jīng)濟增長模型分析了社會保障與生育率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社會保障模式能顯著降低生育率。孩子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之間具有替代性質(zhì),因此,生育率的降低就會伴隨對現(xiàn)有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但是基金制對生育率基本沒有影響,因此不能影響單個子女獲得的教育投資。Kaganovich和Zilcha(1999)分析了政府稅收和補貼行為下,養(yǎng)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會使家庭增加對子女人力資本投資,政府給予家庭的補貼也會使家庭教育支出增加。Kemnitz和Wigger(2000)將人力資本積累及家庭教育投入的外部性納入到分析中,認為養(yǎng)老保險體系實際上是政府糾正市場失靈的政策手段,可以促進人力資本水平達到最優(yōu),而基金制與沒有養(yǎng)老保險的自由放任經(jīng)濟一樣都會造成人力資本積累的不足。認為,養(yǎng)老金體現(xiàn)代際交換功能,在子女未來的福利狀況是由其自身人力資本水平?jīng)Q定的前提下,父母的效用函數(shù)由當期自身消費情況和子女當期的人力資本回報來決定,因此,養(yǎng)老金可以看作是子女對父母教育培養(yǎng)投資的回報,父母對子女教育投入越高,子女收入及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用也相應提高,父母的養(yǎng)老保障水平也會提高,因此,會激勵父母增加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國內(nèi)關于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家庭教育影響研究較少。主要有以下結論:我國一直實施二元社會保障制度,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缺失產(chǎn)生家庭教育投資的不平等,造成了城鄉(xiāng)之間健康、教育方面的不平等,使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田永坡、和川、于月芳,2006,王曉春、崔彩云,2009)在農(nóng)村建立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會削弱農(nóng)村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保障觀念,降低農(nóng)村的生育率,由于孩子數(shù)量和質(zhì)量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就會提高農(nóng)村居民對子女教育投入,提高農(nóng)村人口人力資本水平,因此,應該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社會保障制度。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的研究都說明,養(yǎng)老保障與家庭人力資本投資之間有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但是,國外的文化背景、養(yǎng)老保障制度設計與保障水平等與我國有很大差異,因此,國外的研究結論未必適用于我國。我國目前理論界從社會保障角度探討農(nóng)村家庭子女教育投資的研究尚屬少數(shù),且多是作者主觀態(tài)度的表達,缺少有效數(shù)據(jù)的論證,本文試圖從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生育率及家庭收入兩個方面對農(nóng)村家庭教育投入的影響進行分析。
二、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家庭教育投資影響分析
(一)養(yǎng)老保障制度通過生育率影響家庭教育投資
我國現(xiàn)在實行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雖然是統(tǒng)賬結合制度,但是由于個人賬戶一直在空賬運行,本質(zhì)上就是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度。如本文文獻綜述所述,諸多學者采用兩期或者三期世代交疊模型的分析已經(jīng)充分證明現(xiàn)收現(xiàn)付養(yǎng)老保障制度能夠降低生育率。在我國農(nóng)村也被證明存在這樣的情況(龔六堂,2006;申曙光、龍朝陽等,2008)。長期以來,我國農(nóng)村居民養(yǎng)老主要依靠土地保障與家庭保障,普遍存在“養(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心態(tài)。父母在年輕時會選擇增加子女人力資本數(shù)量的投資,年老后父母會得到子女精神與物質(zhì)的照料,代際間轉移基本是雙向平等的。因此,無社會化養(yǎng)老保障制度下,農(nóng)村一直保持較高的生育率和對男孩子的生育偏好。但是,在存在養(yǎng)老保障制度經(jīng)濟模式下,父母在年輕的時候需要繳納社會養(yǎng)老保險費,老年時可以獲得養(yǎng)老保障,對子女的經(jīng)濟依賴減輕。我國農(nóng)村家庭中父母利他主義情況較為普遍,近年來子女的養(yǎng)老功能正在日漸弱化“,啃老”的情況卻日益普遍,代際間流動出現(xiàn)不平衡。農(nóng)村父母不僅在孩子年輕時要承擔撫養(yǎng)義務,在子女成年后還得幫忙撫養(yǎng)第三代,子女的投入與回報的不平衡使很多家庭降低數(shù)量。養(yǎng)老保障制度帶來的這種外部性,使家庭傾向于減少子女生育率。貝克爾(G.S.Becker,1981)家庭經(jīng)濟理論認為,孩子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存在替代關系,在家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育率的降低必然會提升家庭對質(zhì)量需求。我國農(nóng)村家庭是否也存在子女數(shù)量與子女質(zhì)量的替代呢?鑒于數(shù)據(jù)來源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選取歷年統(tǒng)計年鑒中“農(nóng)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費支出”中”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這項數(shù)據(jù)來代表農(nóng)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資”,觀察生育率對家庭教育投入影響。首先按照東、中、西部為標準在全國隨機選取九個地區(qū)進行研究。農(nóng)村家庭人均教育投資受到家庭人均純收入影響,人均收入越高,人均教育支出總額越高,東部地區(qū)教育投資高于中西部;教育支出占家庭總消費支出比重與生育率關系密切,兩者呈現(xiàn)反向變動,總和生育率越高,人均教育投資越少,反之亦然。人均消費支出比例和總和生育率之間的關系。通過計算得出兩者相關系數(shù)-0.82,呈現(xiàn)高度負相關。進一步可以證明貝克爾關于子女數(shù)量與子女質(zhì)量的替代關系在我國農(nóng)村是存在的。因此,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降低了我國農(nóng)村生育率,提高了單個子女教育投資水平。
(二)養(yǎng)老保障制度通過農(nóng)村家庭收入影響家庭教育投資
影響家庭教育投資的諸多因素中,家庭收入被學術界關注最多,也被證明是重要決定因素。如舒爾茨(1993)認為,低收入國家或地區(qū)的父母會因為懼怕風險或者厭惡借貸,會降低對子女的教育投入,而高收入家庭在孩子胚胎時期和嬰幼兒時期便開始比貧困家庭投入更多的教育資源。
1.我國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實施可以增加農(nóng)村家庭的收入,外擴農(nóng)村家庭預算約束線,從而提高農(nóng)村家庭的人均教育投資。從2009年推行新型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以來,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農(nóng)民全額支付基礎養(yǎng)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qū)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yǎng)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qū)給予50%的補助。截至2013年底,中央財政總計向新農(nóng)保投入補助2320多億元,如果再加上各級地方財政投入的300多億元的繳費補貼,新農(nóng)保財政投入補助已經(jīng)超過了2620億元。2013年以后,我國合并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該制度實施后國家財政對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支出在繼續(xù)上升。因此,可以把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險政策的實施看做一定意義上的家庭老年補貼行為,促進農(nóng)村家庭實際收入的增加。農(nóng)村家庭收入增加,人均教育支出就會相應增加。
2.我國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采用個人賬戶+社會統(tǒng)籌基本養(yǎng)老金,農(nóng)民個人賬戶當期繳費和儲蓄積累決定退休后養(yǎng)老金收益的高低。個人繳費檔次越高,將來領取養(yǎng)老金越多,養(yǎng)老金替代率就越高,養(yǎng)老保障越強。但是,目前我國農(nóng)村現(xiàn)實的情況是,很多農(nóng)村老人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繳費資金是由子女資助的,高人力資本子女因為收入較高會為老人選擇較高檔次繳費,進行高積累賬戶儲備,低人力資本子女普遍收入較低影響賬戶儲備。這樣就會形成一種示范效應,讓農(nóng)村居民普遍意識到隨著我國農(nóng)村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的轉變,子女數(shù)量不再是影響農(nóng)村養(yǎng)老主要因素,子女的質(zhì)量(受教育年限)才是影響?zhàn)B老的關鍵。很多農(nóng)村老年人也會受此觀念影響,增加對家庭子女早期教育投入和高等教育投入。
三、完善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制度,促進家庭教育投資的對策建議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人口老齡化加速,相比較城市,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問題更加復雜與緊迫。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農(nóng)村人口老齡化比例高于城市,農(nóng)村老人空巢化和隔代化趨勢快于城市。農(nóng)村老人占據(jù)全國老人總量的58%,比例由2000年的10.89%上升到2010年的14.98%,其中單身老人家庭和只有一對老人夫婦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0.7%和10.2%,增加到2010年的14.7%和16.1%。未來農(nóng)村人口老齡化和空巢化的趨勢還會加強。農(nóng)村養(yǎng)老問題本身面臨考驗,如何未雨綢繆,在做好養(yǎng)老保障的同時促進農(nóng)村家庭教育投資?
(一)提高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水平
前面已經(jīng)論證,社會化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實施能夠增加農(nóng)民總收入,有利于增加子女教育投入,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實施還能使農(nóng)民意識到高人力資本水平子女對養(yǎng)老保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國農(nóng)村老年人領取養(yǎng)老金水平過低,平均每月只有70多元,對增加農(nóng)村家庭收入幾乎是杯水車薪,也很難形成示范效應激勵老人增加子女的教育投入。因此,一方面,財政轉移支付要加大對農(nóng)村養(yǎng)老保障投入,增加貧困家庭養(yǎng)老救助;另一方面,加強宣傳,增強農(nóng)民養(yǎng)老保險投資意識。只有形成有效養(yǎng)老保障才能提高社會化養(yǎng)老保障制度吸引力,激勵農(nóng)村居民進入收入增加,更加注重家庭教育投資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政府應該重視農(nóng)村教育福利
關鍵詞:家庭;青少年犯罪;預防對策;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1-00-01
青少年犯罪是各個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的失調(diào),使得當前我國青少年犯罪問題成為社會治安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在這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分析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是配合社會和學校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早期預防工作,遏制青少年犯罪上升趨勢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父母要不斷轉變家教觀念,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在重視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時,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修養(yǎng)等,培養(yǎng)其健全人格。家長還應當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學習各種知識,特別是學習心理學、法律常識、德育知識和家教常識等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同時,家長自身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正確的言行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對青少年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大部分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造成。溺愛、放任、打罵和要求過高對青少年的教育都是有害的,肯定、支持、鼓勵的管教模式,用溫暖、真誠、寬容的親情來教導子女,建立起和諧的家庭互動關系。為此,父母可根據(jù)青少年的認知特點,把教育寓于喜聞樂見的各項有益活動中,比如文化、體育等活動。通過活動使孩子明確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以此培養(yǎng)子女的道德觀念、法律意識和行為意識,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傊尯⒆羽B(yǎng)成互助、互愛、關心他人、勤奮勞動、獨立生活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品格,增強家庭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
二、維持完善家庭結構,家長慎重對待自己的婚姻
家庭對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他們不僅要從家庭得到物質(zhì)生活條件,也要從家庭得到精神生活條件。家庭關系和諧,親密無間,幸福溫暖,會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家庭關系緊張,矛質(zhì)重重,四分五裂,孩子得不到安靜、舒適、溫暖和幸福,就會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傷害,發(fā)生心理變異。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父母關系緊張,發(fā)生破裂,以至離異,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打擊和傷害。為減少父母離異付孩子的打擊和傷害,在戀愛、結婚時就應持謹鎮(zhèn)態(tài)度,努力提高婚姻質(zhì)量,使婚姻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盡力減少因婚姻質(zhì)量差而出現(xiàn)離婚。否則,就容易造成婚姻破裂,家庭殘缺,就可能對未來的家庭教育和后張的健康成長預先理下危機。
結婚后,特別是在有了孩子之后,協(xié)調(diào)好婚姻家庭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是降低離婚率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因此,夫妻就應努力掌握協(xié)調(diào)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的藝術,特別是掌握協(xié)調(diào)家庭中多種人際關系的藝術,如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翁婿關系、夫妻關系等等。有了矛盾,要共同努力,想辦法協(xié)調(diào)、處理、解決矛盾,盡量不要讓矛盾激化。夫妻關系實在難以維持時,可以離異,但要鎮(zhèn)重,最好是和平分手。離婚時,要處理好子女的撫養(yǎng)教育問題,對子女盡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撫養(yǎng)和教育。再婚家庭,對雙方子女應一視同仁,不得歧視非血緣子女。單親家庭也應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撫養(yǎng)教育好子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三、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
家庭,就其本質(zhì)來說,就是社會的縮影,它能集中而有力地影響孩子的成長。家庭環(huán)境、尤其是家風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雖然近于無形,可確有很大的力量,能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上影響青少年。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性格開朗、詼諧,家庭常有笑聲,孩子心理就比較健康,性格活潑;反之,孩子心理受壓抑,則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家庭動蕩不穩(wěn)定,父母經(jīng)常吵架,往往形成孩子冷漠的性格;父母熱愛學習,家庭里充滿讀書的氣氛,孩子就好學上進。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長要在家庭生活中起表率作用,營造家庭成員間親密、鼓勵、支持的氛圍,形成良好家風和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循循善誘的教誨,從而明事理,清是非,辨善惡。作為父母而言,保持和睦的家庭氣氛極為重要。要保持和睦的家庭氣氛,首先要求父母等長輩間互相尊重,加強溝通與交流,其次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經(jīng)常溝通與交流。對子女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情況要及時發(fā)現(xiàn),通過與子女間的溝通,并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將不好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既教育好了子女,又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四、家長嚴格自律,給子女樹立良好榜樣
家庭中的社會化很多都是在無形中進行的,父母的言談舉止、態(tài)度等對青少年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強,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較弱。所以父母有賭博、酗酒、盜竊等不良行為,都會給子女以暗示的影響,并使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行事,在心靈中孕育惡果。要使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作為家長的父母要清楚身教重于言教,首先必須加強自身修養(yǎng),不斷學習,努力工作、遵紀守法、誠實信用,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為子女做出榜樣。不然,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很難的。
總之,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學緊密結合。青少年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的,所以最了解他們的應該是家長,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行為是應該給以及時的糾正,并要向?qū)W校反應情況,給學校有利與孩子教育的信息,同時也可以取得學校的指導與幫助。
參考文獻:
[1]陸志謙、胡家福.當代中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1-46
[2]康樹華.青少年犯罪與治理[M].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37-330
[3]羅大華、皮藝軍、戴宜生.有多少生命可以重來:青少年極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M].群眾出版社,2005.197-290
[4]北京政法學院刑法研究室. 我國青少年犯罪及其預防[M].群眾出版社,1983.53-67
關鍵詞 獨生子女 家庭教育 出路探討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LI Qinhua
(Yilong Tumen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Nanchong, Sichuan 6376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relevant data, the number of one-child today has close to 100 million, one-child famil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unit of society, and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only children has grown, we have produced a variety of puzzles in one-child education, how be good famil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the one-child society. For now,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concerned about this piece is not enough, young parents lack of proper education and guidance, education relatively simple, backward, bad habits people only child concer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for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way out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way discussion
1 獨生子女的產(chǎn)生與特點
中國的獨生子女產(chǎn)生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世紀80年代采取的控制人口的政策――計劃生育產(chǎn)生的,這是客觀的原因,也是外在的原因。在計劃生育初期作用比較明顯,占據(jù)主導。另一原因就是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前的“養(yǎng)兒防老”思想已經(jīng)被淡化,人們更愿意優(yōu)生優(yōu)育,教育一個孩子。人們之所以生育觀念發(fā)生改變,各項福利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此外,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撫養(yǎng)第二個孩子,也刺激了獨生子女的產(chǎn)生。隨著教育的普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他們的生育意愿就越低。綜上幾個原因,最終導致獨生子女數(shù)量不斷增加,獨生子女成為社會普遍的現(xiàn)象甚至是生育發(fā)展趨勢。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在性格與生長發(fā)育上與普通同齡人沒有明顯的差別,應該說各方面都比較相似。但是獨生子女也普遍反映出溺愛、寵愛下的嬌慣與虛榮,造成社會對這個群體的一定偏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獨生子女聰慧、靈活,懂事,刻苦,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2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及其成因
獨生子女因為成長的環(huán)境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成長中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性格缺陷:自私自利、嬌慣虛榮、脾氣暴躁、膽小怕累等等,我們通過走訪分析總結出下面幾個比較突出的典型性的問題。
2.1 特殊環(huán)境激發(fā)特殊優(yōu)越感
一直以來,社會或者家庭把獨生子女群體當做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在這樣的“有色眼鏡”看待下,獨生子女本身也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獨特的優(yōu)越感。獨生子女潛意識里就認為自己是這個特殊群體中的特殊一員,他們不愿意干重活累活,不愿意吃虧受委屈,不愿意被別人指責批評,想成一種與生俱來的生存上的優(yōu)越感,與其他非獨生子女產(chǎn)生一種無形的隔離感。
2.2 我行我素的任性與驕縱
作為父母唯一的孩子,相信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對自己的寶貝都是百依百順的,甚至是寵愛、溺愛的,孩子們被濃濃的愛包圍著反倒感覺不到自己的獨立性,久而久之產(chǎn)生一種依賴與任性,他們認為的是怎樣就要事情按著他們的意圖發(fā)展,一旦出現(xiàn)被拒絕或者是被批評,便會大哭大鬧,任性不已。這也成為很多獨生子女父母面臨的首要的苦惱。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所有的零食與玩具都是他們自己的,甚至是爸爸媽媽的愛也是獨占的,這樣他們很容易會“我行我素”,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這是我的,我就是要這樣!”
2.3 依賴性強,獨立性弱,膽小害怕
獨生子女一旦遇上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動腦筋解決,他們更多的是想尋求父母的幫助,因為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他們對父母有一種很深的依賴感,一旦遇到問題,他們的父母會在第一時間幫他們解決。這種深深的依賴感使他們漸漸喪失了獨立解決問題的勇氣與信念。在做事時他們也是畏畏縮縮,不敢單獨嘗試。出了問題他們更愿意躲在父母的身后看父母來替自己收場。不僅如此,父母也進一步滿足助長了他們的依賴與畏縮。各種事情都替孩子考慮在前面,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現(xiàn)在很多高分低能兒就是這種依賴感的最好體現(xiàn)。他們不愿意離開父母,因為他們想尋求父母永遠的庇護。
獨生子女各種問題的產(chǎn)生是社會與家庭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改變,父母為工作而忙碌,孩子忙于考試與學業(yè),家庭觀念淡薄,父母與孩子缺少必要的溝通。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更多的孩子沉湎于電腦,而網(wǎng)絡中很多東西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這些負面信息對孩子的性格教育造成了誤導。家庭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家長們溺愛孩子,只關心孩子的學業(yè)與成績,與孩子的日常溝通更少,導致獨生子女更加孤獨落寞。因此,獨生子女問題越來越突出。
3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對策
3.1 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是模仿性比較強的,因此父母的言談舉止很容易會引發(fā)孩子的模仿。作為父母要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理智的愛護孩子,注意度的把握,防止溺愛。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則,主動動手動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且作為活教材對獨生子女進行適當?shù)慕逃?,讓孩子從小形成一種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愛會讓愛悄然失色,甚至會成為危害孩子健康發(fā)展的一劑毒藥。因此,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家長入手。
3.2 大膽放手,給孩子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孩子就像是手里的沙子,你攥得越緊,沙子流失得就越快,如果把孩子一味的放在自己的身邊,那么將來孩子受到的傷害就會越深,孩子成長道路上就更加困難重重。很多父母可能會擔心,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單獨外出可能會不安全,孩子就像在籠子里的小鳥,總是不能被放在藍天下自由飛翔。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放手,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孩子去與外界溝通、交流,學會與別人合作、分享。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性格獨立的人。
3.3 舍得讓孩子吃苦,今天的教訓是明日的經(jīng)驗
作為父母要明白適當?shù)刈尯⒆映渣c苦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參與到各種公益勞動中去,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責任意識,即使在以后遇到困難都不會輕言放棄。
4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之我見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涉及到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我們要對獨生子女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讓他們在學會做事前先學會做人。在智力方面,從小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智力教育,培養(yǎng)他們遇事多思考的能力。在勞動方面,我們提到的讓他們參與到各項公益勞動中去,學會珍惜,學會吃苦。在美術與體育方面,要關注他們的健康審美與身體的鍛煉。通過上述五個方面把他們培養(yǎng)成積極健康,綜合素質(zhì)強的棟梁之才。
5 結束語
我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家庭教育是一門教育科學,也是一門成長藝術,要想實現(xiàn)良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社會與家庭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任何一個家庭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楊艾麗.談當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誤區(qū)及其對策[J].玉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S1).
家庭教育獨生子女教育策略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制約,在這項系統(tǒng)的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換而言之,在影響兒童成長的諸多社會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它是兒童的社會聯(lián)系中出現(xiàn)最早和堅持最久的一種教育,而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種主要的家庭關系。
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中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某些獨生子女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擔憂的不良現(xiàn)象,如好逸惡勞、高傲自大、撒嬌任性、意志薄弱等。主要原因是因為家庭教育不當所造成的。獨生子女家長中,有的對孩子教育上存在著“六過四怕”的情況。“六過”是:愛之過甚、擔心過度、照顧過頭、遷就過多、夸耀過分、希望過奢。“四怕”是:怕不孝順、怕生病死亡、怕學壞、怕不成才。由于以上心理因素,有的家長把他們視為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太陽、幸福的結晶、父母未來希望的寄托者,從而一味地滿足他們物質(zhì)上的奢求,而忽視他們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和嚴格要求。這使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滋長了一種特殊優(yōu)越感,致使目空一切,以我為中心。
一、不良教育造成的不良影響
1.形成不良性格
因為獨生,在家里無法建立兄弟姐妹間的伙伴關系沒有“手足之情”。因而他的個體活動較多,群體活動較少,容易形成自狂、任性、孤僻、膽怯、不合群不愿意與人交往,獨占一切等不良心理特點。
2.形成自私心理
因為獨生,父母和家庭成員為孩子添置的任何東西都是屬于他個人的。從一開始就形成“一切屬于我”的觀念,在孩子的心靈上拓“個人所有高于一切”的烙印。
3.形成不合群、霸道的心理
因為獨生,有的家庭對唯一的子女過于控制、保護,影響他們心理上的正常發(fā)展。有些家長為了不讓他們?nèi)ソ佑|別的孩子,整天將孩子關在屋內(nèi)。這樣孩子入學后,就不習慣集體生活。有的畏縮、膽小、怕事,有的稱王稱霸、爭強好勝,有的愛指示別人,態(tài)度粗暴;對老師、長者沒有禮貌。
4.由于家庭教育不一致,形成孩子說謊、投機取巧等心理
因為獨生,孩子容易受到不一致的家庭教育,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常會出現(xiàn)“爸爸忙著打孩子,媽媽忙著護孩子,外婆出來拉孩子”的局面。彼此間為了教育孩子互相埋怨、指責、爭吵,讓孩子無所適從,弄不清自己有無過錯,也不知道錯在哪里,如何改正。這樣容易形成說謊,投機取巧等不良品質(zhì)。
二、對獨生子女的特點進行教育
教育獨生子女,既要遵循共同性的教育原則,又要根據(jù)各自家庭特點,選用特殊的教育原則。所以獨生子女的教育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建美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
呵護孩子的成長,關愛孩子的健康,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這一切都是從家庭出發(fā)的,都是與父母分不開的。孩子是從父母跟前學到第一句話,孩子是從父母面前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父母那里學到人生最初的經(jīng)驗,養(yǎng)成人生最初的情緒。作為一名教師,從本人從事多年的義務教育工作經(jīng)驗中,深感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教育的重要。人與人是互相影響的,人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環(huán)境又影響人。而學生屬于未成年人,思想沒有成熟,對事物的好壞鑒別力不強,最易受外界影響,家長的任何不文明言行,都會讓他們耳濡目染,最后形成壞的習慣,根深蒂固影響一輩子。為了讓孩子真正地享受成長的快樂,為了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家庭環(huán)境至關重要。
2.加強兒童間的友好交往和貫徹互教的原則
為了使獨生子女的心理獲得良好健康的發(fā)展,必須想方設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兒童集體環(huán)境和友好的交往條件,是他們在彼此交往中達到兒童教育兒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特別要采取多種形式,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獨生子女選擇一些年齡相仿、性格相近的小伙伴,使他們彼此交往,這樣就培養(yǎng)起他們大方合群、團結友愛、互相關心、熱愛集體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3.堅持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
父母對子女的愛,應該是一種明智的愛、原則的愛,既要愛護關心,又要嚴格要求。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應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做好解釋工作,不能遷就。那種無原則、無要求的溺愛不是愛而是害。要實現(xiàn)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教師應當與家長一起攜起手來,共同完成。一方面要有確定無疑的原則要求,另一方面要有扎實的訓練步驟。按照正面強化的原理,對于好的行為習慣要及時表揚;對于不良行為習慣要給予負面強化原理,給予批評制止,迅速糾正??傊?,要做到愛中有教,教中有愛,教愛結合。
4.堅持教育影響相一致的原則
要想實現(xiàn)堅持教育影響相一致的原則,一方面要求獨生子女家庭的所有成員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必須一致,另一方面要求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相一致。如果這中間有教育要求的不一致,就會使彼此之間的教育影響相互抵消,正確的要求不能貫徹鞏固,家長的威信就會受到損害,孩子就會無所適存,甚至造成給兒童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的可乘之機。因此,家庭、學校、社會要做到要求一致,方法一致,十個方面的教育因素匯合成一支強大的教育力量。使獨生子女得到健康快樂的成長。
此外,既要讓家長知道不要給予孩子以特殊的地位,培養(yǎng)他們習慣于和別人平等相處;又要教育兒童從小懂得關心別人,培養(yǎng)他們熱愛父母、尊敬長輩的良好品質(zhì)。
論文摘要: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孩子的行為受到家庭最直接、最連續(xù)、最深刻的影響。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數(shù)量大增,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問題使得社會越來越關注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本文中筆者著重從獨生子女的分享教育談起,探討了家長在對待獨生子女時容易陷入的誤區(qū),進而論述了家庭教育中應該具有的分享教育,最后就誤區(q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父母在教育獨生子女時容易陷入的誤區(qū)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提倡多子多福,但是隨著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增多,很多父母秉承著“物以稀為貴”的理念,把獨生子女放在了無比特殊的地位,以致于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無所適從。同時孩子也承受著周圍太多的壓力,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下面提出幾點父母在教育獨生子女時容易陷入的誤區(qū)。
(一) 甘當“孩奴”,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一方面,在日常的物質(zhì)生活方面,一切以孩子的需要為中心,無條件無限度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日常生活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在很多父母身上得到了真實的映射。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享用著家里最好的資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而父母就像奴隸一樣為子女默默奉獻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犧牲都是理所當然的。當孩子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各種問題就隨之而來,懶惰、物質(zhì)攀比、依賴性差、獨立性差、霸道、占有欲強、個人中心主義等等。前一段在網(wǎng)上鬧的沸沸揚揚的留日學生汪某刺母事件就真實的反映了父母甘當“孩奴”的惡果。據(jù)報道汪某在日本留學期間從來沒有打過工,所有的費用僅靠母親工資支付,最終因為學費問題和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在機場連刺母親九刀。
另一方面,在學習生活中,一切以孩子的成績?yōu)橹行摹:芏嗒毶优母改付己ε潞⒆虞斣谄鹋芫€上,因此奧數(shù)班、英語輔導班等就成了孩子生活的重心。同時,父母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引下,擇校風、陪讀風愈演愈烈,獨生子女的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心理問題。另外,獨生子女每天奔波于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他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就隨之減少,這使得很多獨生子女在步入社會后眼高手低、智商高情商低,甚至出現(xiàn)交往障礙。
(二) 以自己的想法設計孩子的人生,把自己的需求強加給孩子
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使很多父母存在著“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這樣一種誤區(qū)。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將來好”的旗號,苦口婆心地勸導孩子學習鋼琴、學習美術等,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興趣、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同時,很多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職業(yè)理想強加給孩子,把孩子當做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一種載體,而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主見的人。因此,很多父母會抱怨為什么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為什么孩子會厭學、逃學等,其實是父母非理性的要求造就了這樣一種結果。
二、 家庭教育中應有的分享教育
從以上兩方面可以看出,父母過多的從自己的立場行事,沒有很好的把分享教育應用在教育獨生子女的過程中,這造就了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分享的性格。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迫切需要分享教育。
(一) 勞動分享
很多獨生子女的父母大包大攬,過分保護孩子,不舍得讓孩子干一點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參加家庭勞動、社會勞動。勞動分享可以在很多方面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
1、勞動分享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首先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從而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對自己的責任;其次,讓孩子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種主人公的意識,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勞動、家庭事務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參與,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最后,適當?shù)膸Ш⒆訁⒓右恍┥鐣婊顒?,有助于孩子從小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2、勞動分享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獨生子女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一,沒有兄弟姐妹,這樣的環(huán)境容易使獨生子女不善于團結協(xié)作。父母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在與自己或者同輩群體的協(xié)作中完成一些事情,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意識,使孩子意識到幫助別人和被人幫助是做好事情的必要條件。同時,在與父母或同輩群體合作的過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孩子學會為人處事,學會適應社會。
3、勞動分享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獨生子女的超前消費、浪費、盲目攀比等不良行為習慣都是在對“勞動不易”無知的基礎上形成了,因此勞動分享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和賺錢的不易,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樸實、節(jié)儉的優(yōu)良習慣。
(二)思想分享
很多獨生子女的父母剝奪了孩子的思想獨立性,以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孩子的人生,這種錯誤理念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要么唯唯諾諾、毫無主見,要么叛逆、執(zhí)拗。因此,加強父母孩子間的思想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1、思想分享有助于培養(yǎng)獨生子女的獨立思維能力?,F(xiàn)代社會需要有見解、有決策能力、有執(zhí)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而思維的獨立對于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異常重要。同時,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規(guī)劃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遇到選擇做決定類的事情時,父母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著,而不是決定者。
2、思想分享有助于孩子獨立行為習慣的形成。很多獨生子女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歸結于父母。因此,父母在教育獨生子女時,不應該讓孩子覺得自己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而應該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有平等的決策權、參與權、話語權。這樣在提升孩子責任意識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支配能力,使孩子養(yǎng)成獨立的行為習慣。
三、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家庭的教育水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整個人生的后續(xù)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對獨生子女特有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中的分享教育更是孩子整個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不管是社會還是家長自身,都要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家庭的教育水平。
(一)就社會來說,目前雖然我國已經(jīng)意識到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就如何提升家教水平,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國家可以集中教育資源,創(chuàng)辦教育咨詢機構,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不至于無所適從。另外,完善家長學校。使家長定期地從家長學校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摒棄自己那些不合時宜的教育方式,從理論上提升自己的教育修養(yǎng),進而指導教育實踐。
(二)就家長自身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因此父母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
1、有一種殘忍叫呵護備至,有一種愛叫殘忍。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吸取老子“無為”的理念,學會“消極教育”。不要大包大攬,適當?shù)姆攀肿尯⒆尤ジ梢恍┝λ芗暗氖虑?,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父母在適當?shù)臅r候要充當兄弟姐妹或同輩群體的角色,創(chuàng)造條件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讓孩子學會合作、學會付出、學會感恩。
2、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孩子的方式,樹立全面發(fā)展觀。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樹立這樣一種教育理念,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學會成功并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讓孩子的成績?nèi)绾沃摺撉購椬嗳绾纬錾?。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從孩子的立場出發(fā),順應孩子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關注孩子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同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從小事著手,引導孩子學會感受幸福,提升生活質(zhì)量。
3、在科學發(fā)展觀理念的指引下,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隱私,而不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一種私有產(chǎn)品。比如有些父母為了了解孩子,就偷看孩子的日記或手機短信,這就犯了家庭教育的大忌。其次,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處,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不應該時時刻刻以長者自居,以命令式的口吻與孩子交流。最后,對待家庭事務父母可以適當?shù)芈犎『⒆拥男穆?,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提升孩子的責任意識。
總之,隨著獨生子女數(shù)量的增多,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因此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提升我國整個教育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社會、家長通力合作,家教水平才會有跨越式的發(fā)展,獨生子女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肖紅梅.淺議幼兒期家庭勞動教育【j】.創(chuàng)新教育,2010(13)
[2]馮靜.中美家庭教育比較及對我國家庭教育的啟示【j】.新西部,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