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1 02:00:5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wǎng)為您精選了8篇小學二年級教案,愿這些內(nèi)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教學重點
教學連續(xù)進位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連續(xù)幾次在同一題中運用進位法則,學生感到不習慣,容易出錯,教學時應避免學生出現(xiàn)計算錯誤.
教學過程
1.復習
(1)口算.
6 75 93 84 8 1
8 69 84 73 9 1
9 5 18 6 16 7 19 7 1
(2)板演.
請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請同學說說是怎樣計算的?它的筆算法則是什么?(板書法則)筆算進位加法哪兒最容易出錯?怎樣避免?
2.新課
(1)師:大家做得都很好,現(xiàn)在老師在①式的85前加上一個3,在②式的65前加上一個7,你們還會算嗎?(教師添上3和7)
師:這種題的特點是什么?(連續(xù)進位)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連續(xù)進位的筆算加法(出示課題)
教師隨即出示例5:求385與765的和.
①請同學們自己讀題,想想怎樣列式筆算,全體同學動手試做.
②老師巡視,請做法不同的學生去板書.
③請全體同學根據(jù)加法的計算法則“逐一”檢查,判斷對不對,并說明為什么?(要強調(diào):不論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并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一定要加上進上來的1.)
④請做錯的同學改正剛才試做的題目.
(2)獨立完成做一做.
①筆算下面各題.
②筆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275 769=847 1368=
全班訂正,說說以上各題的特點是什么?(連續(xù)進位),你是怎樣計算的?
(3)教師總結(jié)
不論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都要加上進上來的1.同學們第一次做這種題,在老師沒講的前提下,完成得很好,但在以后的練習中,很容易忘記加進位1,有時不該進位的又多加進位1,這都是不對的,所以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認真,每做一道題都要進行驗算.
3.反饋練習
(1)筆算下面各題.
638 793= 8697 935=
6875 125= 986 1104=
(2)口算.
(3)列式計算.
①8607與999的和是多少?
②比531多659的數(shù)是多少?
③求248與357的和是多少?
(4)計算下列表中兩個加數(shù)的和.
(5)小明家在學校東邊400米,小紅家在學校西邊,比小明家到學校遠160米.小紅家離學校多少米?小紅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
(6)塔新小學有男生561人,女生486人.已經(jīng)“達標”的有600人,還沒達標的有多少人?
(7)同學們大掃除,六年級分成了8個組,每組有9人,五年級有42人參加,兩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參加大掃除?
掌握加法驗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在原豎式進行驗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投影片)
4+9 9+4 7+8 6+9 3+7 40+10+10
30+70+10 50+60+10 800+500+100 200+300+100
2.堅式計算例3:809+3764
3.豎式計算,把例3中兩個加數(shù)調(diào)換位置相加.
4.計算下面各題,然后再調(diào)換兩個加數(shù)位置相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
使學生明確:調(diào)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
5.同桌同學編題練習,說一說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使學生明確:用調(diào)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計算,可以知道原來計算得對不對.
教師說明:為了使我們知道計算是否正確,就需要檢驗.我們可以調(diào)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如果兩次計算結(jié)果一樣,說明我們計算的正確,這種方法在數(shù)學上叫做驗算.板書:加法的驗算.
今后我們進行加法計算時,要用這種方法進行驗算,養(yǎng)成好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
(2)教師板書豎式,并注意鞏固計算法則.
(3)提問:要檢驗加法算得對不對,怎樣驗算呢?(啟發(fā)學生說出驗算方法.)
(4)要求學生根據(jù)上面的結(jié)論調(diào)換加數(shù)位置并列出豎式計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5)引導學生比較兩次運算的結(jié)果.指出:如果兩次運算的結(jié)果相同,說明計算正確;如果兩次結(jié)果不同,則需要重新計算一遍.
在驗算時,要注意調(diào)換加數(shù)位置后,一定要重新算,不能照抄前次的結(jié)果.
2.認識用原式進行驗算的方法.
(1)向?qū)W生指出:在題目沒有要求驗算時,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把每位上的數(shù)從下往上再加一遍,看得數(shù)與計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
(2)教師口述利用原豎式從下往上的驗算方法.
3.教師小結(jié)加法的驗算方法及要求.
驗算加法,可以用調(diào)換加數(shù)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檢驗,也可以利用原來豎式從下往上加一遍的方法檢驗.
做練習的時候,要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題目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
4.反饋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三)全課小結(jié)
教師明確:今后做練習時,要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題目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要自覺地驗算,可以在原豎式上驗算.
隨堂練習
1.新華書店運來一批故事書,賣了326本,還剩547本,運來了多少本?
2.學校體育組購進27個足球,購進的小皮球比足球多135個,購進小皮球多少個?
3.填空.
4.在下面的方格中填上合適的數(shù).
5.在下面同樣的圖形中,填上同樣的數(shù)字.
布置作業(yè)
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 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 )
一杯牛奶重300(?。?/p>
一個西紅柿重250( )
一個鴨蛋約重60(?。?/p>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jīng)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p>
一個大冬瓜重10(?。?/p>
一頭牛重420( )
小明體重28(?。?/p>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①出示圖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gòu)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shù)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稱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將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③把稱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shù)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shù)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多;數(shù)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shù)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
(三)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四)看書質(zhì)疑.
三、鞏固發(fā)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
2.1千克=(?。┛?/p>
1000克=(
)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 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__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jié)
投擲是江蘇省教研室編寫的《科學的預設 藝術(shù)的生成》水平二(三年級)體育課的教學內(nèi)容。本單元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并掌握投擲的方法,掌握基本動作。通過觀察、嘗試、學練、討論、點評等,發(fā)展學生的力量、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zhì),促進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及競爭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能夠制作簡單的器材并進行身體鍛煉,了解單手投擲多種方法,知道與投擲相關(guān)的術(shù)語。
技能目標: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能夠做出原地投擲的揮臂過肩動作,并能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進行投擲與游戲活動,提高力量素質(zhì)。
情感目標:能觀察同伴進步或成功時的情緒表現(xiàn),體驗到投擲與游戲活動時的快樂感受,培養(yǎng)學生自主體驗、創(chuàng)造探究練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做出單手拋打紙球的揮臂動作。教學難點是:拋球高度適中和打球準確有力。
四、學情分析
針對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但全身協(xié)調(diào)性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我采用以游戲練習為主線,以誘導、啟發(fā)為策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大膽體驗并創(chuàng)新。同時通過相互比賽、自主學習和討論點評等方式,誘導學生進入角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了學生練習的密度,以及練習時的安全性。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萬安小學教師二年級家長會發(fā)言稿
你們好!首先,我代表萬安小學的全體教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你們對自己子女的關(guān)心,對我們學校工作的支持,對我們教育工作的最大幫助。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覺得家長會的真正意義在于給孩子鼓勵,在孩子們心中,來參加家長會,也就是對他們的關(guān)心,對他們的愛,他們會感到無比驕傲、幸福。
我們今天能有機會坐在一起,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的進步、為了孩子的明天。
首先我分析一下前段時間進行的期中考試??赡軙泻芏嗉议L對孩子這次的成績不滿意,覺得孩子沒有考好,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次考試,我對大部分孩子的考試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當然也有個別是考得太差了。大多數(shù)的孩子成績是八十多分,我們平時的單元考是95分優(yōu)秀,80分以上為良,那么這次為什么我說他們80多分,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呢?第一,因為期中考試是一次沒有準備的考試。我們平時的單元考試都是對四五篇課文,或一個知識點的評價,孩子剛學好,記憶猶新;一學期一次的期末考試,我們是把本冊所有的知識像炒冷飯的炒了無數(shù)次,把所有的重點難點給孩子再三強調(diào),學生是有了充分的準備打仗的;兒期中考呢,一個它內(nèi)容比較廣,是對四個單元的考核,另一個是我們并沒有花很多時間去復習,考試的前幾天時間,我們還是在上新課內(nèi)容。第二,這次的試卷題目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確實是有難度的。試卷是從我們慈溪的一所貴族私立學校拿來的,我們的孩子和那里的孩子畢竟還是有很多差距的,并不是說我們的孩子智力上比他們差,而是平時所接觸的事物不一樣,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樣。同等水平智力的孩子,我們農(nóng)村里為他投入了幾百元或者是幾千元一年的教育資本,而他們光是在學校的花銷就是幾萬一年,何況還有雙休日,寒暑假的各類補習班,家庭教師。相差懸殊的教育投入,所能取得的成績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說,那邊的孩子考95分,我們這里考85分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何況我們這里有不少孩子也考了90多分,甚至有幾個還得到了99,100的好成績。
當然也有個別孩子考得很不理想,六七十分,甚至有十幾分這樣的分數(shù)。這些學生思想上都要求上進,有學習好的愿望,這次考試成績不理想不是因為孩子的智力有問題,而是由于他們的習慣差。課堂上精力不集中,老師講的東西根本聽不進去,課后的作業(yè)不認真,甚至不完成作業(yè),這樣就造成課堂上的知識聽的一知半解,課下也得不到鞏固,所以成績一直上不去。但也有個別同學由于年齡特點,好動,持久性差,依賴性強,玩心較重。
老師不是圣人,也會有脾氣,會生氣,會偏心,人當然都是喜歡美好的事物,無可避免的會喜歡學習好,乖巧的孩子。有時候?qū)τ谝恍医滩桓牡暮⒆訉嵲谑菤饧绷?,言語上難免會比較沖,這里希望家長能諒解。其實老師和家長是一樣的,罵過就好了,難道真會不管他們嗎?對這些學生,我們老師把大部分精力、時間用在了他們身上,課堂上注意他們,課下耐心地跟他們講道理,對沒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我們留下寫作業(yè),對學不會的學生我們留下給他們補課。有時候想想,反而是覺得有點愧對一些學習好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到他們身上的比較少。要想提高這些孩子的成績光靠老師是不夠的,還要依靠家長的幫忙,在家督促他們寫作業(yè),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有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或者告訴老師,讓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課。老師不希望有一個學生掉隊。
教學內(nèi)容:詞匯 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 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 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學重、難點:創(chuàng)設自然、輕松、實用的語言情景,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用英語表達顏色、形狀等內(nèi)容,并最終脫離課堂內(nèi)容,生生之間自如地交流。
雖然本課內(nèi)容是較傳統(tǒng)的知識點,但是授課老師想利用純美式的課堂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或者是接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利用真實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驗參與,主動學習、主動表達。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問英語課五條課堂常規(guī),并回答教師的日常小問題,回答正確者按照次序選擇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 What color is it?
教師展示四張不同顏色的實物卡紙,讓學生認知這不同的四種顏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顏色的四種圖形卡紙,通過豐富的問答形式讓學生掌握四種不同圖形的英文表達方式,同時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可以獲得禮物――一張彩色卡紙。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 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 have a ….
I can see a ….
通過各種常用句型的輸出,不拘泥于一兩句的核心句型,而是大容量的語言輸出,雖然沒有華麗的修飾和道具,但是樸實、大容量、實用的語言點操練,為之后的活動部分打好基礎。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 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課堂動手活動的導入,提出問題:“我們需要什么?”讓學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過問答形式讓學生熟練所需掌握的核心詞匯,采取獎勵措施,當學生回答正確后,教師給予學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 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動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剪圖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 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nèi)容“Shapes”,通過歌曲的方法再次強調(diào)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nèi)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師把美式英語課堂帶入到我們的平時教學中來,整節(jié)課沒有任何的多媒體手段,而是讓學生貼近老師,完全使用的都是實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導入四種不同的顏色,再展示不同的圖形,老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沒有固定操練幾個核心句型,而是把本節(jié)課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學生有可能在平時生活中遇到過的句型都進行反復操練和運用。
教學內(nèi)容:
《小雪橇》
教學目標:
1、能用歌聲表現(xiàn)兒童在雪地里嬉戲時的喜悅心情。
2、能夠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3、能夠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用清晰、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教學難點: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
教學過程:
一、學生隨音樂《雪花》走進課堂,歌唱式師生問好!
二、同學們,剛才大家所聽到的歌曲你們熟悉嗎?(《雪花》),我們學過很多關(guān)于冬天的歌曲和樂曲,老師想問一下大家,在冬天下雪的時候大家喜歡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
1、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硪皇赘枨缎⊙┣痢?,首先大家來聽一聽,聽完之后告訴老師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出了什么?(小雪橇輕便又靈巧、小雪橇好像那架火箭,飛翔在云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高興、歡快)
2、誰能告訴老師駕著小雪橇是什么樣子?(動作模仿)
3、一起觀看歌曲《小雪橇》動畫。
4、動畫中的小朋友滑雪橇時的表情是怎樣的?(高興的)
5、按照歌曲節(jié)奏朗讀歌詞。(注意附點節(jié)奏的準確朗讀,只讀前面部分,部分不進行節(jié)奏朗讀)
6、跟隨老師學唱歌曲簡譜。(逐句教唱,注意切分節(jié)奏及附點音符的準確演唱)
1)
X.X
X
X
2)
X.
X
X
3)
X
X
X
7、教師彈奏簡譜,學生嘗試加入歌詞。(逐句彈奏)
8、隨琴演唱第二段歌詞。
9、教師彈琴伴奏,學生完整演唱歌曲。
10、請同學們觀察歌曲一共有幾個樂句?(六個)
11、第五樂句應該怎樣演唱?(第五、六樂句是補充樂句,進一步渲染了歌曲歡快的情緒,把歌曲推向了)
12、為歌曲編配打擊樂器伴奏(學生上講臺選取樂器:碰鈴、鈴鼓、串鈴、雙響筒、三角鐵、沙錘……)
13、運用領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4、全班同學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小雪橇
學習目標
情感態(tài)度(德育滲透點):通過歌曲的學習,表現(xiàn)在雪地里嬉戲時的喜悅心情。
能力:能用清晰、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知識:學唱歌曲《小雪橇》,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為歌曲伴奏。
重難點
1、學唱歌曲
2、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學具
教材
環(huán)節(jié)設計
導學過程
復案
活動目的
活動內(nèi)容
師生活動
在歌曲會后讓找個別同學唱一下,變換演唱形式,檢驗一下同學們的掌握情況。
創(chuàng)設一種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
律動進教室《斗牛士之歌》
1、常規(guī)教學
2、師生相互問候
3、發(fā)聲訓練
師: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學生
師:強調(diào)唱歌姿勢,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發(fā)聲。
揭題明標
學生討論
質(zhì)疑問難
從音樂表現(xiàn)要素上,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所表現(xiàn)的雪橇形象,體會旋律的特點。
在表現(xiàn)中加深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學唱歌曲《小雪橇》,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為歌曲伴奏。
2、能用清晰、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1、導入:
2、聽歌曲范唱
3、再次播放
4、視唱
5、模唱全曲
6、學唱歌詞
7、解決難點
8、表現(xiàn)歌曲
訓練點:
9、完整演唱
陶笛吹奏部分旋律
師:播放欣賞過的管弦樂作品《雪橇》,說出樂曲的名字?
生:感受樂曲所描繪的音樂形象及樂曲表達的快樂的心情。
師:能說說嗎?
師:播放歌曲,聽這首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師:引導學生隨音樂模唱歌曲。
生:模唱
師:彈奏旋律,指導學生準確視唱歌曲的曲譜。
師:與學生接唱歌譜,師演唱二、四、五、六樂句,生:第一、三樂句。
師:感受歌曲旋律
師: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解決難點。
生:完整演唱歌曲。
師:指導學生完整演唱歌曲,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師:請學生歌曲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領唱、合唱演唱。
生:完整演唱
師:加入樂器伴奏,模擬鈴鐺聲。
師:完整演唱。
三、課后小結(jié)
一節(jié)課有始終
1、檢測
2、小結(jié)
師:總結(jié)本節(jié)課收獲
師:小結(jié)
板書設計
小雪橇
課件